-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莞市2005-2006年食物中毒情况研究
东莞市2005\2006年食物中毒情况研究【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6-0134-02
【摘要】为全面掌握东莞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对2005和2006年度东莞市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的65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整理分析。65起食物中毒事故中,中毒人数1091人,死亡2人。集体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均最多,分别占总数的83%和93%。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季度,致病因素以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性为主,加工不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和对公众卫生知识的宣传,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合作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关键词】食物中毒;卫生监督
为全面掌握东莞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现将东莞市2005、2006年发生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东莞市卫生监督所2005和2006年在全市范围内调查核实并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确认的食物中毒资料。
1.2 分析方法:将确认的食物中毒按中毒发生场所类型、中毒原因、中毒致病因素、中毒发生的季节等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2]。
2 结果
2.1 食物中毒基本情况: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全市报告的食物中毒经调查核实确认65起,中毒人数1091人,死亡2人;其中2005年39起、中毒774人、无死亡,2006年26起、317人、死亡2人;2006年的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都比2005年有所下降。2005、2006年食物中毒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2005、2006年食物中毒基本情况
中毒起数构成比(%)中毒人数构成比(%)死亡人数构成比(%)
200539607747100
20062640317292100
合计6510010911002100
2.2 食物中毒流行特征
2.2.1 按食物中毒发生场所的类型分析:集体食堂是主要的发生食物中毒的场所,占全部的83%,饮食服务单位、家庭等其他场所占的比例较小,约占6%、9%;发生在集体食堂中毒事件引起中毒的总人数和平均每起中毒事件引起中毒人数在所有场所中都是最高的。详细情况见附表2。
表2 按食物中毒发生场所类型分类
场所2005年2006年合计
起数构成比?(%)人数人/?起起数构成比?(%)人数人/?起起数构成比?(%)人数人/?起
集体食堂3487732222077278145483101019
饮食服?务单位383211141616464812
家庭2510541518569285
不明0-0
合计3910077420261003171265100109117
2.2.2 按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分析:加工不当在2005、2006两年的中毒原因构成中均占主要地位,分别为78%、68%,两年平均占75%,为主要的引起的中毒的原因;其他原因,如原料污染或变质、熟食储存不当、误食有毒品种等,占的比例较小,均在10%以下。详细情况见附表3。
2.2.3 按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分析:2005年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动植物因素,构成比例达到51%;而2006年则为细菌/毒素因素,构成比例达到44%。从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中毒事件例数来看,除了动植物因素显著下降(从不20例降到5例)以外,其他因素在两年中变化不大。详细情况见附表4。
表3 按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分类
2005年2006年合计
中毒起数构成比(%)中毒起数构成比(%)中毒起数构成比(%)
原料污染或变质382858
加工不当317818684975
熟食储存不当381446
误食有毒品种132835
不明1331246
合计391002610065100
表4 按食物中毒致病因素分类
2005年2006年合计
中毒起数构成比(%)中毒起数构成比(%)中毒起数构成比(%)
细菌/毒素133315572844
农药131423
化学物3831269
动植物20515192538
不明252846
合计391002610065100
2.2.4 按食物中毒发生季节分析:
各季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次数由高到低分别为第四、第二、第三、第一季节。分别从各个季节的中毒原因构成来看,第一、二、三、四季度引起食物中毒起数最多的的致病因素分别为农药/化合物(50%)、细菌/毒素(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pdf VIP
- 2022年义乌市国企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pdf VIP
- [商墅-案例]商墅专题报告.pdf VIP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写作范例.ppt VIP
- NB 47013.8-2012-T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8部分泄漏检测.pdf VIP
-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考纲_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pdf VIP
- 《宠物饲养管理》课件——宠物犬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pptx VIP
- 综合剩余风险可接受性评价.docx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课件第七讲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盛(隋唐五代时期).pptx VIP
- 港口业务与操作-全套PPT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