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祭十二郎文》、《哭小弟》看古今祭文情感表现力
从《祭十二郎文》、《哭小弟》看古今祭文情感表现力【摘要】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语不惊人,但感情真挚颇打动人心,主要是因为作者发自肺腑的情感的尽情倾诉。当代女作家宗璞的《哭小弟》,笔触缠绵哀婉,抒发了对小弟英年早逝的无限悲痛之情,表达了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本文将两篇文章比照阅读,从多方面分析了祭文的情感表现力及古今差异。
【关键词】祭文;韩愈;宗璞;情感;比较
具有动人心魄的美学力量的必定是真而浓的情愫。有表现力的文学,一定能打动人。《祭十二郎文》和当代女作家宗璞的《哭小弟》都是影响深远的祭文名作,两篇祭文的情感表现力都很到位,骨肉亲情、悲痛之情溢于言表。每次诵读,我们都会随作者情感的真挚流露而感同身受。
从整体来看,两篇祭文都是以“悲情”贯穿全文。传统祭文以四言韵语为固定格套,韩愈为抒写自己对十二郎悲痛至深的真挚感情,打破了古代祭文骈俪的韵文特点,不受韵文的约束,不顾老一套的旧格式,用散文淋漓尽致地抒写了他胸中的哀诚。不俗套不空洞,风格自然朴实。从叙述幼时的悲苦,以至成年时事业和功名的不顺,生之痛苦自不堪言,又加上比自己年幼的侄儿先自己而去,悲痛使作者情不能已。问天、问地、问死者、问自己,极写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但侄儿已死,这是事实,感叹事实太残酷、太无情。骨肉至情的真情流露尽诉笔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对本文评价更高:“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1]
《哭小弟》贯穿全文的同样是凄楚哀婉的情调。文章自始至终紧扣“哭”字,字字句句都是哭诉对小弟的留恋。作者从哭小弟病逝开始,接着是哭他想吃对虾,哭没有人再叫自己“小姊”,哭肿瘤拳头大,哭手术后复发,哭“双肩挑”,哭“汗流浃背”,哭同事来信,哭无怨无悔,一直到哭蒋筑英、罗健夫,最后以“小弟,我不哭”收尾。宗璞不仅为自己家庭过早地失去一位骨肉至亲而放声大哭,而且为国家民族过早地失去一位英才而哭泣,全部材料都是以作者极度悲怆的情感来融贯的。通过对小弟大量感人肺腑的事迹的回忆,字里行间饱含真情,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但二者因为时代的不同,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
一般祭文大都对死者歌功颂德,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只追叙与侄儿的生活和深厚感情,表达对侄儿无尽的哀思。作者与死者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哀伤痛彻心扉,这是人之常情。另外,韩氏家族本来就人丁不旺,十二郎的死无疑对家族而言是雪上加霜。古代人都很注重门庭家道,韩愈的切肤之痛、至悲至痛,足以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加上十二郎之死纯属意外,没想到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会让侄儿丧命,意想不到的打击使作者更为悲痛,对侄儿的遽死追悔莫及。在这样的心境下,作者又饱受宦海沉浮之苦,有感而发人生无常。自己的悲苦,为侄儿的悲痛更蕴含了无限的酸楚。作者不怕死,因为死后可以和十二郎见面,甚至视死为幸。但又担心死后不能相见,连为侄儿悲痛的机会都没有了,因此又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情感的流露也仅仅局限在亲情方面。
《哭小弟》文章的立意,不仅仅是悼念小弟,还称颂了我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的精神。宗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散文既具有中国传统散文的典雅,又表现出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也使宗璞散文呈现出深邃的生命意识与细腻的生命感悟并存的独特风格。[2]
小弟英年早逝,蒋筑英、罗健夫等一批知识分子也都是英年早逝,文章的题目是哭小弟,但实际上是哭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作者的用意也不在悲痛本身,而在于揭示这一代知识分子为什么会迟开早谢。小弟的病逝从表面上看,是由于肩上的担子过重,自己又过于废寝忘食,累死的,是由于错误的诊断把诊治的机会给耽误了,但更重要的是由于长期的不堪重负的精神压力。笔锋直指新中国成立十七年来极“左”路线的反复肆虐,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残酷迫害。这种迫害的后果就是“文化大革命”后一批年富力强的知识分子英年早逝,以及由此给国家造成的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而知识分子“担惊受怕”的普遍心理的酿成,则说明那时的政治压力是多么深重。比起韩愈来说,宗璞已把个人的情感撒播到众多知识分子,进而为他们呼告,希望人们对知识分子给予更多的爱护和关注。“哭小弟”从字面上看,自然是为小弟的早逝放声一哭,但就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看,已升华为对一代知识分子的痛惜,这一点和古代的祭文有很大的区别。
二
从两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写作方式来看,也有差异。《祭十二郎文》行文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并且具有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特点。先通过对幼时的孤苦伶仃、形影相吊的悲情描述;及成年的多次科举不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到“去年”的身体不佳,担心自己会死掉,十二郎会孤苦留在世上;再到“今年来”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及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