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石榴》教学设计谈处理教材艺术
从《石榴》教学设计谈处理教材艺术《石榴》这篇散文是八(下)“咏物抒怀”单元中的一篇,是典型的托物言志类文章。如果按照一般上散文阅读课的方法循序渐进,整个课堂会四平八稳,顺风顺水,波澜不惊。这样一来,会令学生乏味,更别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但是若是语文老师善于处理教材,这篇短短的带有时代烙印的写景状物的文章也可以讲得满堂生彩。
一、曲径通幽,巧读文章
散文,犹如“大观园”,亭台楼榭、奇花异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但唯有曲径通幽者,才能深得其味。探究,乃是曲径通幽之处的曲径,拾阶而上,妙不可言。
在课的一开始,笔者就借用了刘锡庆先生对散文的有趣解读: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扣住其中的“自我”,让学生谈理解。在交流中让学生感知,“自我”就是散文体现作者独特个性的追求,是作者在独特的生命感悟中,弹奏出属于自己的歌。于是整堂课就围绕发现郭老“独特的自我”展开探究,分成“独特的评价”“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意蕴”三个方面去探究郭老笔下那“独特”的“石榴”。
学生感兴趣的“独特”,正是激起学生探究思维的千层浪涛的石子,于是《石榴》的课堂教学,因为探究学习,漫溯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境地。
二、含英咀华,品读文章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处,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品读是一种“铺展”的艺术,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再表达的艺术。文章中凡刚与柔、实与虚、正与侧、疏与密、多与少、深与浅、分与合、美与丑……一切有韵味的地方,无一不在品析的视野之内。
郭沫若在《石榴》中对石榴形象的刻画显示出作者相当高超的语言艺术。作家对石榴的观察有着足够的细致、准确与真切,除了一些词汇的精确运用(作家特别注意词的色彩感)之外,诸如“比喻”和“拟人”这样的修辞技巧还在作品中有相当频繁而又极为成功的使用。而且作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剧作家的郭老很多描写语言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也是抽象的。泛泛而读,显然无法体悟其精妙,非含英咀华的品读不能体会。我引导学生品析了“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一句中的独特的喻体“安普剌”和“金罍”,引导学生揣摩这喻体转变之间作者背后想传达出的信息。又抓住文章第六小节那精彩的石榴果实的描写,扣住“笑”,在反复朗读比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郭老用精彩的描写,戏剧性地、细腻地写出了石榴的生长和演变的过程。
三、举一反三,扩读文章
一个普通的水果,郭沫若为何可以选择如此“独特的视角”进行描绘,这必然会激起学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于是自然地引入对郭沫若身份的介绍,学生恍然大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会对其文字的表述产生深刻的影响。
像这样于学生有疑问的点上穿插进材料,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上还有几处体现,比如引入梁衡的《夏》片段和郭沫若笔下的“夏”进行比较,发现郭老的“夏”除了梁衡的“夏”那份热烈活力外,还多了一份“自由和解放”,于是又自然地插入巴金、刘白羽对郭沫若作品的评价,让学生去发现文字背后所传达出的“立体”郭老,加深对“文如其人”的印象;又如通过穿插进文章的背景资料,学生充分懂得了“知人论世”的道理,自然地了解了石榴背后作者寄予的独特深厚的情感和意义;再如韩愈的《题榴花》在课堂开始和结尾两次出现,首尾呼应的比较之中让学生在文章如何选材立意上有所收获。
扩读,实际上是教材阅读中的一种板块粘连式的艺术,就是从课内文章出发,从某种角度出发,进行扩展式阅读,为课文找到扩读、比读、衬读、助读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连类而及,找到主题上、题材上、写法上、内容上、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同相异特点的课外材料,在课堂或课外与课文联在一起读,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在有规律的语言现象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从郭沫若的《石榴》到梁衡的《夏》,再到韩愈的《题榴花》,最后到托物言志的大情大义的情感流泻成笔端的文字,扩读无疑是一种有效有用的阅读方式。
通过巧读、品读和扩读,一篇描写细腻的状物言志的文章成了一杯耐人寻味的茶,学生不仅在品茶,也在为茶不断添加新的茶叶,使之历久弥香。学生知道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是作家写景状物的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很容易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这就是写景散文的魅力;也知道了郭沫若的有些文章“洒脱、热烈、奔放”的原因。学生们不仅理解了一篇文章,而且初步了解了一个作家,更有一些学生从中领悟到了写作的真谛:写小事,抒真情,大情大义成就大文章。
艺术地处理教材,课堂乐趣多,学生收获多。让学生在学习生活里左右逢源,在语文课堂上如鱼得水,在探究思维里来去自如——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价值2万的哲纳理论(初级)培训课件.pdf VIP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英语+答案.pdf VIP
- 高中历史《国别史专题一:英国》复习资料整理.docx VIP
- 手术室低值耗材管理.pptx VIP
- 音乐剧介绍课件.ppt VIP
- 哲纳理论20110109宝图老师1248整理形态.doc VIP
- 药品GMP文件 005称量记录.doc VIP
- 哲纳理论第一期级篇之失败格局.doc VIP
- 20210622-华泰证券-房地产行业:公募REITs系列研究之三,未来已来.pdf VIP
- 新解读《GB_T 20833.1 - 2021旋转电机 绕组绝缘 第1部分:离线局部放电测量》最新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