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菌种的分布、快速鉴定法的探究
目 录
1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菌种的分布、快速鉴定法的研究……1
1.1 中文摘要………………………………………………………1
1.2 英文摘要………………………………………………………4
1.3 前言……………………………………………………………7
1.4 第一部分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病临床致病株的鉴定及临床
分析……………………………………………………………11
1.4.1 材料与方法……………………………………………………12
1.4.2 结果……………………………………………………………17
1.4.3 讨论……………………………………………………………21
1.5 第二部分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病菌种快速鉴定方法的建
立………………………………………………………………26
1.5.1 材料与方法……………………………………………………27
1.5.2 结果……………………………………………………………29
1.5.3 讨论……………………………………………………………30
1.6 结论……………………………………………………………37
1.7 参考文献………………………………………………………38
1.8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43
2 致谢……………………………………………………………45
3 白念珠菌致病相关的水解酶(综述)………………………46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菌种的分布、快速鉴定法的研究
摘 要
第一部分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病临床致病株的鉴定及临床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临床致病株进行生物学分类、基
因鉴定,了解成都地区女性阴道炎感染菌种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念珠菌种
临床致病株分布和发病特点,为临床提供由念珠菌感染的念珠菌性外阴阴
道炎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提高临床诊断及防治水平。
方法:收集2012 年7 月至2013 年1 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和
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门诊收治的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
本,将有典型症状(如豆渣样白带和外阴瘙痒等)的患者,取阴道后穹隆
处的分泌物送检,真菌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并培养鉴定为念珠菌阳性的
患者确诊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组;一年反复发作四次及以上者,诊
断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组;患者无症状,但真菌培养鉴定
为念珠菌阳性的患者确定为携带者(H)组。对阳性标本行沙氏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SDA)分离培养,初步鉴定为念珠菌,然后对培养的念珠菌提取
DNA,并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l、ITS2 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菌rDNA
(核糖体DNA)的ITS1-2 区进行PCR 扩增,测序后通过Blast 比对,确定
菌种。结合患者年龄、发病频率等一般资料,初步分析不同念珠菌种临床
致病株的分布和发病特点。
结果:1、PCR 能快速、准确鉴定临床标本中的致病真菌。本实验一共收集
151 个镜检阳性标本,培养出112 个标本,104 例DNA 鉴定成功。其中白念
珠菌90 株(86.54%),光滑念珠菌13 株(12.5%),链格孢菌1 株(0.96%)。
1
2、白念珠菌是各组研究对象中检出率最高的菌种,是造成感染的主要菌种,
光滑念珠菌是引起感染最常见的非白念珠菌菌种。在各组检测阳性的菌种
中,白念珠菌在VVC 初发组占有比例90.48%、RVVC 组占有比例86.21%、H
组占有比例 50%,说明白念珠菌是人类阴道常驻菌群,一旦致病,分布率
显著上升。光滑念珠菌在 VVC 初发组占有比例 4.76%、RVVC 组占有比例
10.34%、H 组占有比例25%,说明光滑念珠菌致病力较白念珠菌弱,更多时
候作为共生菌寄生于人体,少数情况下致病。H 组可以携带白念珠菌以及
光滑念珠菌。链格孢菌是常见的污染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意义不大。3、
本实验发现再次感染的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中白念珠菌感染率最高,达
80.77%。4、白念珠菌感染与年龄的关系:在25-30 岁,白念珠菌感染率最
高,<25 岁和41-45 岁的年龄段次之。
结论: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弥散张量成像在脑震荡综合征中的应用探究.pdf
- 弥散峰度成像和3D多序列在原发性癫痫中的研究.pdf
- 弥漫性脑损伤后脑水肿及c--Fos、c--Jun蛋白的变化.pdf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标记物检测和动物模型建立.pdf
- 强力霉素抑制鼠腰椎间盘退变的实验探究.pdf
- 强力霉素一侧关节腔注射对兔制动骨性关节炎模型对侧膝关节退变的作用.pdf
- 强化他汀在PCI干预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APN、MMP-9及TNF-α的影响.pdf
- 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pdf
- 强化胰岛素治疗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内科脓毒症患者的作用.pdf
- 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影响.pdf
- 急危重症胆管炎开腹治疗及损伤控制性治疗的对比研究.pdf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再通策略达到TIMI3级血流后心肌梗死面积的对比探究.pdf
- 急性ST段抬高型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特点.pdf
- 急性ST抬高心肌梗塞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探究.pdf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包积液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pdf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pdf
- 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pdf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回顾性探析.pdf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临床相关因素探究.pdf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局部置管溶栓及外周静脉溶栓治疗的比较.pdf
最近下载
- 手术室规章制度33项汇编.pdf VIP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工作的创新-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第2020040期)-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pdf VIP
- 劳动实践(教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docx VIP
- 2024年湖北省华师一附中自主招生数学试题(d含答案).pdf VIP
-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1-2《怎样放得更大》练习题(含答案).docx VIP
- 冶金消防安全知识课件.pptx
-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24).pptx VIP
-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ppt课件.pptx VIP
- 迅达5400综合系统介绍(2).pdf
- 新教科版六上科学知识点+练习题-1.2《怎样放得更大》.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