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次感.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学习目标: 1.体会《长安晚秋》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和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探究羁旅题材诗歌的特点。 走近作者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求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年)卒于任上。存诗 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与杜牧友善,杜牧极为赞赏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因此人称“赵倚楼”。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生活期间,生活上的不得意,使得思家之情在遥望深秋的景色时显得格外强烈。 长安晚秋 赵嘏(gǔ)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的寒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由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 再读文本,整体感知: 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之情。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凄凉(秋意的清冷衬托心境的凄凉) 愁(不得志,思归之愁) 3、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从哪几个角度写景的? 凄凉的云物 汉家宫阙 几点残星、南归的大雁 长笛声 紫艳半开、篱菊静静 、 渚莲愁 总览长安全景 秋夜将晓时分冷清、凄凉、孤寂的意境。 仰观 俯察 视觉 听觉 4.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点面结合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 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 视听,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 5.“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 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蓠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 6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用典。 “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左传·成公九年》: 晋景公见到“楚囚”钟仪,他问别人道:“兵器库里那个头戴南方式帽子的人是谁?”随从回答说:“那人是郑国转送来的楚囚”。景公对这个被关押了两年,还仍然带着自己国家帽子的人,十分感佩。他下令把钟仪释放出来,并立即召见,以示抚慰。 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之句。 季鹰指晋朝吴郡吴县人张翰,字季鹰,文章很好,在齐王司马炯手下任“大司马东曹椽”的一职。《世说新语》说,张季鹰在洛阳时,见秋风起,想起思家乡吴中莼菜羹和鲈鱼脍等佳肴,便对周围人说,“人生贵在自在称心,何必为了官位虚荣,把自己困在远离家乡数千里的地方呢?”于是请假手续也不办,立即起程回家,上司得知此事,干脆在花名册上替他除了名,让他如愿以偿。之后就在历朝历代的诗坛曲苑中用“莼羹鲈脍”、“莼鲈之思”等词以抒思乡之情或归隐之意。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