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最新).doc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最新).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最新)

201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新课标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5分)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6分) 【解析】读这首词要注意作者信息:陆游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其他诗作与此诗在感情上有类同之处,例如他的《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感情。他写“身老沧州”的惨淡生活,正是“心在天山”的痛苦曲折的反映。 做此题时还要抓住题目所给的注释,注解共有三处,对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极有帮助。 【诗歌赏析】词的上阙写在华丽的明灯下与同僚纵情财博,骑上骏马猎射驰驱的多么豪迈的生活,第三句折入现实,紧承以“谁记”二字,引出一片寂寞凄凉,描绘出两类人物,两条道路;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志存恢复的儒生如己者,却被迫投闲置散,作了江边渔父。下阙三句写湖上生涯,写得浩渺苍凉,有深沉的孤愤和掉头不顾的傲岸之情。结尾两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 (新课标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5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6分。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解析】今年的诗歌赏析难度适中,重在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在读懂原诗基本语句的基础上,能够知人论世,以平时所积累的作者和写作时代的背景为线索来体味诗意,本诗的难点在于是否能正确判断出环境烘托和感情渲染的艺术手法,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尽可能全面掌握各类诗歌表现的艺术手法并结合具体诗句能真正领会这些手法的内涵和精髓,否则,遇到诗句很易辨识不出。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诗往往比较含蓄,这就要救济考生在鉴赏时抓住表情达意的诗句来突破,就本诗来说则是后两句是解答诗意的钥匙,以此上推,可知前面的反复描写则非“闲笔”,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是为了表达内心真正情致的需要,按这样的思路答题,则不易答偏答错。 (大纲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8分) ⑴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