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2.2 古代诗歌鉴赏(山东专版).ppt

2013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2.2 古代诗歌鉴赏(山东专版).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2.2 古代诗歌鉴赏(山东专版)

第二节 古代诗歌鉴赏 反复吟咏 悟诗歌魅力 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古代诗歌(诗、词、曲等)是其中璀璨的明珠。阅读古代诗歌,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可谓好处多多。那么,怎样阅读古代诗歌呢? 一、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诗歌的美,诗歌的意味,有很多在读时才能感受到。因为语言是有声音、有节奏的,不同的声音、节奏能表达不同的情感。所以,欣赏诗,要读,通过读,反复吟咏,提高感知美的能力。 如: 语言特色 例 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句式短小,节奏急促, 声音高昂,给人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的感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节奏柔缓,声音低沉, 给人以柔肠百转、委 婉哀痛的感觉。 二、联想想象,再现诗歌创设的画面 诗歌是最精练、最纯粹的语言艺术,它以语言形成一个个意象,通过读者的想象,即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美不胜收,言简而义丰,妙不可言。 如范仲淹的《苏幕遮》: 读者组合意象后形成的画面 原句 碧云天 湛蓝的天空多么明净 黄叶飘飘铺满了大地 江河也染上了秋的颜色 水汽雾霭凝成了秋的绿意 夕阳西下,映照着山的身影,天水相连,浑然一体 无情的芳草还是那样无动于衷 芳草远远地绵延到夕阳之外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诗人借意象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读者借助联想想象把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使诗歌的内容通过感知得到补充,使自然与人得到和谐统一。解读诗歌时的联想与想象,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它们使得诗意呈现多义性。读诗时的联想想象,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合乎情理。 三、涵泳画面,缘景明情悟情感 诗歌之所以能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意境。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古人有所谓“诗情缘景发”“意与境合”的说法,诗歌欣赏要由“境”入“意”。要完成由“境”到“意”的升华,把诗人浓缩的生活还原,把诗人结晶的感情展示出来,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抱负及诗人写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如:要理解李清照前期词的清新明快与后期词的深沉低吟,便要知道李清照晚年因国破家亡而导致的与前期迥然不同的生活状况及思想状况。 形象、具体的 景物和生活画面 意 对事物流露 出来的思想感情 升华 境 四、融身诗境,引发共鸣觅知音 融身诗境,就是沉浸在诗歌给读者营造的情绪里。我国的古典诗歌常常是诗情画意,意境优美。在吟咏诗词时,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体验,和诗人产生共鸣,也可以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 比如王维的山水诗,喜欢游山玩水、热爱大自然的人,读后无不历历在目,宛如身临其境。而没有此经历的人则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其中的妙处。正如没有到过泰山的人读了杜甫的《望岳》,同样能够想象出泰山的巍峨和高耸。 悟出对诗歌的新理解 融 身 诗 境 悟出对人生的新理解 悟出对人类的新理解 悟出对宇宙的新发现 受到诗的陶 冶,精神上 升到了一个 新的境界 五、聚焦尾句,妙得诗歌真言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如: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的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江碧鸟逾白,山青 花欲燃。今春看又 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二首 〈二〉》) 分 析 诗 句 ﹒ ﹒ ﹒ ﹒ ﹒ ﹒ ﹒ ﹒ ﹒ ﹒ 后两句直接写出世态的炎凉。昔日座中客,现在怕牵连也不敢再上门了。诗人对这些小人的鄙夷之情由后两句而点明。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 衔杯。为问门前客, 今朝几个来? (李适 之《罢相》) 后两句直接写出孤身在外的游子最先听到了吹动庭树的萧萧秋风声,将全诗的主旨点得明明白白。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 雁群。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刘禹 锡《秋风引》) 分 析 诗 句 ﹒ ﹒ ﹒ ﹒ ﹒ ﹒ ﹒ ﹒ ﹒ ﹒ ﹒ ﹒ ﹒ ﹒ ﹒ ﹒ ﹒ ﹒ ﹒ ﹒ 山东最新《考试说明》规定: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阅读欣赏古代诗歌主要包括两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从考点本身要求来看,本考点需要考生具备以下知识储备: (1)能够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文体特点;(2)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能够了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