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3《平行线及性质》课件1(浙教版八年级上).ppt

数学:1.3《平行线及性质》课件1(浙教版八年级上).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1.3《平行线及性质》课件1(浙教版八年级上)

1、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几种?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些判定方法的条件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角 线 1、如果∠B=∠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AD//BC 2、如果∠1=∠D,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AB//CD 3、如果∠B+∠BCD=180?,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_______________ 4、如果∠2=∠4,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得_______________ 5、如果_______=_______,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得AB//CD A B C D 1 2 3 4 5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B //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D // BC ∠5 ∠3 (2)测量其中一对同位角的大小,记录下来. a b c 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c,如图与练习本的两条线a、b相交。 Come in !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Ready? 平行线的性质1 数学语言表述: ∵a ∥ b (已知) ∴ ∠1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3 2 4 a b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 凡是“同位角相等”这句话对吗? (2)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呢? (3) 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同位角会相等呢? b a 1 c 2 b 1 2 3 4 5 6 7 8 a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和判定的比较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直线所截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判定 性质 条件 结论 条件 结论 思考: 1、判定与性质的条件与结论有什么关系? 互换 2、使用判定时是 已知 说明 ; 角的相等 两直线平行 使用性质时是 已知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 两直线平行 角的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例1、如图梯子的各条横档互相平行,∠1=100°求∠2 的度数。 1 2 3 A B C D F A B C D E G 1 例2、如图,已知AE//CF,AB//CD, ∠A=40?,求∠C的度数。 解: ∵ AE//CF(已知) ∴ ∠A=∠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AB//CD (已知) ∴ ∠1=∠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C (等量代换) ∵ ∠A=40? ∴ ∠C=40? 例3、如图,已知∠1=∠2.若直线b⊥m,则直线a⊥m.请说明理由. a b m n 1 2 3 4 c d a b 3 4 2 1 如图所示 ∠3=∠4 求证 : ∠1=∠2 (1)∵∠ADE=∠B=60o(已知)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E∥BC(已证) ∴∠C=∠AED=40o(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解: 如图,已知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o,∠B=60o,∠AED=40o (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 (2)∠C是多少度?为什么? E D C B A 问题 问题2: 如图:已知,在 中, D是BC的中点,DE//AB交AC于E,DF//AC交AB于F.请说明DE=DF的理由。 A B C D E F 本节课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 ,总结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条件:角的关系 平行关系 特征:平行关系 角的关系 本节课初步学习了如何应用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进行计算和说理(证明). 要懂得几何中的计算往往要说理,要熟悉几何里计算题的格式; 还要懂得几何中常常可以由“已知”的条件推得一系列新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要能清楚每一步推理的依据,并初步了解解答这类问题的格式和要求. 上海网站建设 / pjq945cbj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