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实验报告书
产酶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
实 验
报
告
组别:第6组
组长:冯建阳
组员:崔国强、石勇、于锦
项目:产纤维素酶的筛 选与分离
时间:2014年5月11日
一、实验目的
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出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
掌握菌种的筛选方法以及菌种的鉴定方法。
掌握培养基的设计和配置。
熟练掌握无菌接种技术,微生物分离筛选技术和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
学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
二、实验原理
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含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探索纤维素资源的有效利用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纤维素酶最早是1904年在蜗牛消化液中首次发现,由多种组分组成的一个复杂酶系,为水解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一组酶的总称。纤维素酶的来源很广泛,自然界中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物种非常多,合成的纤维素酶在组成上有显著的差异,对纤维素的酶解能力也大不相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人们在各种原生动物、圆虫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藻类、真菌类、细菌及放线菌中都发现了纤维素酶。近年来陆续在古菌中也发现很多纤维素酶的存在。
菌种采集:产纤维素酶细菌的采集选择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地方,如花园表层土壤、腐烂的木头、造纸厂废水及反刍动物的瘤胃及其排泄物等。本次实验拟从森林土及朽木中获得产酶菌株。
采样的土层太深则厌氧菌占优,而浅层土受紫外线照射,细菌难以存活。故实验选取距表层土壤10cm处的土壤进行筛选。
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菌种的原理:
1、刚果红可以跟大分子多糖牢固结合。
2、纤维素是大分子多糖,跟刚果红牢固结合。
3、纤维素酶降解平板中的纤维素小分子糖,那么刚果红无法与小分子糖结合,就被洗脱下来,呈现透明圈。
4、在通常的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菌种的程序中,先用含有纤维素的平板培养菌,等菌长出来后,把菌体刮离,然后加入刚果红染色10-15分钟,再用NaCl冲洗2-3次,产生透明圈的就是能水解纤维素的菌。
三、实验步骤
(一)菌种的采集
采集人民公园距湿润的表层10cm处的土壤样本40g左右,用研钵研成粉末称取1g样本加入灭菌的250mL锥形瓶中,加入99mL无菌水摇匀静置。
(二)菌种初筛
1.按照配方配制200mL CMC培养基,取1 X 250mL空锥形瓶和6 X 15mL试管,塞上棉塞并用报纸、棉线包扎,用报纸、棉线将试管包扎成一捆;取12套培养皿码齐包扎。将上述器材与培养基、无菌水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2.于无菌台上倒9个CMC培养基备用。
3.另取6支15mL经灭菌的试管,用移液枪吸取土壤溶液(上清液)1.000mL加入1号试管,加无菌水9.000mL。混匀后吸取1.000mL加入2号试管,重复上述操作,进行6次梯度稀释。
4.待CMC培养基冷却后,在超净工作台分别吸取104、105、106倍稀释液0.100mL于CMC培养基上稀释涂布,每种稀释液涂布三份。
5.将上述培养基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标记菌落并记录各菌落形态(菌落高度、质地、颜色、气味、着生状态、边缘及表面纹理等)
6.配制200mL刚果红家别培养基,与三套培养皿一起121℃灭菌20min。
7.在无菌操作台上倒3个鉴别培养基备用。
8.将各菌落用牙签接种到冷却了的刚果红鉴别培养基上,37℃培养24h,挑选5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最大的菌株进行摇瓶复筛。
(三)酶活力测定
以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D/d)作为判别指标,观察哪个浓度的酶活力比较大
(四)菌种复筛
1. 配制500mL基础发酵培养基,分装到5只250mL的锥形瓶中,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2. 将初筛得到的菌株用接种环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上(2环),37℃、150r/min下培养2—3天,转入4℃冰箱保藏。
四、培养基及仪器设备
初筛与复筛菌株所用的培养基:
1、初筛
CMC培养基:CMC 5g、蛋白胨1 g、FeSO4·7H2 O 0.005 g、NaCl 0.25 g、琼脂粉10g 于100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至500mL、调节pH 7.2~7.6,加棉塞121℃灭菌20min。
刚果红培养基: (NH4)2S04 2 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