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刺吸式口器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doc
题目和内容相符性有差,重点不突出,写的过泛(刺吸式口器的三大主要类群-蚜虫、飞虱、粉虱。
层次上较欠缺
后半部分涂黑部分均为诱导抗性内容,应重新组织。此部分不宜过多。
表述、表达中有些地方不规范
一些地方缺少引用文献
1、文献综述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研究题目
立题的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进展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目前的进展
刺吸式口器昆虫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王承香 摘要: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昆虫与植物形成了密切的相互关系,寄主植物体表的蜡质层、毛状体、化学组分及叶片颜色、营养均能影响昆虫的选择、产卵、取食和活动。寄主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亦能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存活率及体内的酶活性变化,从而导致昆虫抗药性的产生。与此同时,寄主植物被植食性昆虫损伤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等方面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并诱导挥发性次生代谢物质的产生,从而形成诱导抗虫性。
关键词:刺吸式昆虫 寄主植物 植物次生物质 诱导抗虫性
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现象,在我国发现由来已久,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在这种协同演化关系中,次生性代谢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寄主植物在受到昆虫侵害时可以产生含氮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光敏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防御昆虫,即诱导防御;另一方面,植食性昆虫在取食寄主植物及其所含的次生性代谢物的同时,也可以激发解毒酶系的活性,这种诱导变化使昆虫减轻或免受食料中次生物质的影响,同时也增强了对其他外来化合物的解毒作用(张 帅 ,2004)。但是,昆虫对植物的抵抗是相对的,而植物对昆虫的抗性则是绝对的,植物对昆虫的抵抗性和昆虫对植物的适应性及选择性是随着地点、时空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庞保平,1998)。本文就二者之间的具体作用做一概述:
被取食植物对刺吸式昆虫的影响
(一)植物形态对刺吸式昆虫的影响
昆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发生于植物体表。植物体表是植物与其生物和物理环境之间的界面,是一个功能器官,其结构的多样化是植物遭受环境压力多样化的反映。许多特性是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不仅为昆虫提供食物,还提供了栖息和活动场所。植物体表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不仅直接影响植食性昆虫的产卵、取食和活动,还可以通过影响捕食者和寄生者,对植食性昆虫发生间接影响。
1.植物体表蜡质层(麦蚜有相关研究)
关于蜡质层的形态结构与昆虫的关系了解得还很少,一些研究证明它可以通过影响其它因子而对昆虫发生间接的影响。例如,Cole和Riggail(1992)认为,植物体表的光滑特性减弱了植物对水的吸附能力,导致忌避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进而使甘蓝蚜对其取食减少。Stoner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蓝蚜在8个光滑型品系上的数量少于其它品系;桃蚜在绝大多数光滑型品系上的数量都少于其它品系(Stoner,1990)。
2. 植物体表毛状体
植物体表毛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现存的植物类群,它对昆虫的影响因种类而不同, 可影响小型刺吸式昆虫口针刺入植物组织的深度,使之达不到维管束或其它组织而难以获得适宜的食物(尚宏芹,2004),还可影响昆虫在植物体表面的附着和行动、取食和产卵等,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毛状体的形状、长短和密度。如覆盖于欧椴树叶上的一层浓密的放射状毛能够阻止椴树蚜(Eucallipterus tiliae)的取食(Jeffree。1986)。叶片具毛的棉花上的烟粉虱数量明显大于无毛的品种(Butler,1988;Mound,1965;Pollard,1955)。Ilyas等(Ilyas,1989)研究也发现棉花形态特征(包括叶毛密度、叶毛长度等)和烟粉虱的发生率显著相关。Soundararajan等研究证明叶毛密度和长度对烟粉虱的种群影响是同等重要的特征,通常是共同起作用(Soundararajan,2001)。另外,植物表皮毛还可影响昆虫的行动,如Pillemer和Tingey发现Phaseolus vulgaris和P.lunatus对叶蝉(Empoascafabae???)的捕获频率与叶片上钩状毛的频率成正相关(Pillemer,1976)。周富才等研究也发现,小麦叶片表面存在长、短2种刺,这2种刺对于体软的蚜虫的行动和刺吸可能造成影响,从而形成了叶片上刺密度对蚜虫的抗性(周福才,1998)。
3. 植物体表化学组分对刺吸式昆虫的影响
植物体表的化学物质能够影响昆虫的取食行为,包括影响刺吸式昆虫的定居、刺激或阻止取食。如在Woodhead,S.和 Padgham,D.E(1988)的研究中,当将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的体表脂类提取物用于感虫品种表面时,可阻止飞虱的取食,并且增加了飞虱的活动(Woodhead,1988)。_------烟草不同品种对烟蚜抗性研究结果。
(二)植物叶片颜色
刺吸式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低压成套设备生产工艺.doc
- 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doc
- 佛山市禅城区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方案.doc
- 佛山市建筑行业企业申办《诚信手册》指南.doc
- 优秀范文赏析五城市化.doc
- 佛肇城际4标临电方案.doc
-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doc.docx
- 作业成本法在地铁运营应用的探讨07.doc
-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物流企业的应用.doc
- 作业成本法的影响及其应用.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