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中国高血压指南-再认识卒中血压管理策略
卒中急性期治疗与二级预防的界限? 急性期的定义:发病后2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JNC7高血压防治指南(2003)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7-14天或1个月后,进行长期的降压治疗 中国脑血压管病防治指南(2005) 降压治疗应于卒中急性期后患者病情稳定时 (一般为卒中后2-4周)开始 卒中急性期治疗与二级预防没有真正的界限,降压治疗应该 尽早开始 - TIA/轻中度缺血性卒中:可在卒中24小时后开始降压治疗 - 缺血程度较重:发病数天后延迟降压治疗可能获益风险比更大 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变化 卒中急性期降压目标与大脑自动调节功能高度相关 扩容/血浆稀释、诱导高血压治疗 改善血流动力学治疗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 2010血压管理和预防(急性期血压处理) 早期是否降压? 降压目标值是多少? 何时开始恢复用降压药物? 选用何种药物? 约7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意识模糊、焦虑、脑卒中后应激状态、病前存在高血压等。多数患者在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自发降低, 病情稳定而无颅内高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4小时后血压水平基本可反映其病前水平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 2010血压管理和预防(急性期血压处理) 血压 (1)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2)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最好应用微量输液泵,避免血压降得过低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 2010血压管理和预防(急性期血压处理) 血压 (3)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者,如病情平稳,可于卒中后24小时开始恢复使用降压药物 (4)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如主动脉夹层、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等,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 2010血压管理和预防 推荐意见: (1)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和TIA,建议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其他血管事件复发的风险(I级推荐,A级证据)。在参考高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可耐受性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一般应该达到≤140/90mmHg,理想应达到≤130/8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2)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和TIA复发的益处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I级推荐,A级证据)。建议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进行抗高血压治疗(II级推荐,B级证据)。具体药物的选择和联合方案应个体化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TIA二级预防指南 2010血压管理和预防 推荐意见: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降压药物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方面获益明显(I级推荐,A级证据)。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I级推荐,A级证据) 脑灌注压 (CPP)=平均动脉压 (MAP)-颅内压 (ICP);脑血流量 (CBF)=脑灌注压 (CPP)/脑血管阻力 (CVR) 通过APCSC的调研数据可以看到,在澳洲(西方人为主)以及亚洲人群(中国人群为主)的数据显示,SBP越高,致死及非致死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越高,但是两个人群之间异致性有显著差异(p=0.001),亚洲人群,随着SBP的增高,致死及非致死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更高,远高于澳洲人群(西方人群),这说明SBP对于亚洲人的脑卒中更相关,更敏感。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 2005 Oct;12(5):484-91. A comparison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 and Australasia. Woodward M, Huxley H, Lam TH, Barzi F, Lawes CM, Ueshima H; Asia Pacific Cohort Studies Collaboration. The Georg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Health,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NSW, A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