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溶酶体的结构功能与疾病
真核生物细胞器
溶酶体的研究综述
摘要:溶酶体(lysosomes)是具有一组水解酶、并起消化作用的细胞器。溶酶体(lysosome)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Christian de Duve(1955)在大鼠肝脏中,从比线粒体分区稍轻的地方得到含有水解酶的颗粒分区,并以可进行水解(lyso)的小体(some)这个意义而命名为溶解体(lysosome)。溶酶体中,是在酸性区域具有最适pH的水解酶组。据电子显微镜观察,溶酶体是由6~8毫微米厚的单层膜所围着的直径为0.4微米至数微米的颗粒或小泡。由于其形态极其多样化,所以把对酸性磷酸酶活性为阳性的物质鉴定为溶酶体。溶酶体可分为大类,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数目可多可少,大小也不等,溶酶体的pH为5左右,是其中酶促反应的最适pH。
2 溶酶体的化学组成
溶酶体膜的成分主要为脂蛋白,含有较多的鞘磷脂成分。目前在溶酶体中已发现有60多种酸性水解酶,主要包括: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脂酶、磷酸酶、硫酸脂酶和磷脂酶等。常见的有:酸性RNA酶、酸性DNA酶、酸性磷酸酶、蛋白磷酸酶、组蛋白酶、氨基肽酶、胶原酶、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α—甘露糖苦酶、β—半乳糖首酶、葡聚糖酶、透明质酸酶、溶菌酶、酸性脂肪酶、磷脂酸磷酸酶和芳香基硫酸脂酶等(图)。这些酶的最适PH为5.0,在酸性环境中能把蛋白质、核酸、·多糖及脂类等分解成为氨基酸、核苷酸、单糖、游离脂肪酸等小分子。溶酶体内为酸性环境,溶酶体酶处于最佳活性状态。但在正常细胞内溶酶体酶不消化溶酶体自身的膜,这与溶酶体膜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密切相关。构成溶酶体膜的蛋白质是高度糖基化的,可保护膜免受溶酶体内蛋白酶的消化。在细胞质一般为PH7.0—7.3在此环境中溶酶体酶的活性大为降低。(如图14-1)
溶酶体的标记酶(也叫特征酶)是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因此,可以在切片上用细胞化学的染色法显示出酸性磷酸酶,从而可以帮助识别溶酶体。
虽然溶酶体含有60多种水解酶,但并不是都包含在每一个溶酶体中,当然每一个溶酶体内也不仅仅含有一种酶。不同类型的溶酶体所含水解酶的种类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个细胞内的溶酶体,所含的酶类也可能不同
3 溶酶体的结构
3.1 溶酶体的基本结构
溶酶体(lysosome)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
具有异质性,形态大小及内含的水解酶种类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标志酶为酸性磷酸酶。根据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和残体(residual body)。
初级溶酶体
直径约0.2~0.5um膜厚7.5nm,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是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图)。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活性,只有当溶酶体破裂,或其它物质进入,才有酶活性。其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磷酸酶、硫酸酯酶、磷脂酶类,已知60余种,这些酶均属于酸性水解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5左右,溶酶体膜虽然与质膜厚度相近,但成分不同,主要区别是:膜有质子泵,将H+泵入溶酶体,使其PH值降低。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降解。
图 初级溶酶体 引自http://www.uni-mainz.de
2 次级溶酶体
这些都是消化泡(图),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可分为异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和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前者消化的物质来自外源,后者消化的物质来自细胞本身的各种组分。
图 次级溶酶体 引自http://www.uni-mainz.de3 残体
图 肝细胞中的脂褐质 引自《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图谱》1989
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溶酶体的外被是一层单位膜, 内部没有任何特殊的结构。由于溶酶体中含有各种不同的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生活细胞中必须是高度稳定的。溶酶体的稳定性与其膜的结构组成有关: 溶酶体膜中嵌有质子运输泵(H+-ATPase),将H+ 泵入溶酶体内, 使溶酶体中的H+ 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同时, 在溶酶体膜上有Cl-离子通道蛋白,可向溶酶体中运输Cl-离子, 两种运输蛋白作用的结果,就等于向溶酶体中运输了HCl, 以此维持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pH约为4.6~4.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