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技术验收模式.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7技术验收模式

資訊管理理論?梁定澎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7章 科技接受模式 授課教師:__________ 第一節 導論 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是Davis(1989)以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為基礎,以知覺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 PU)及知覺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 PEU)兩個構面,來解釋或預測資訊科技採用意圖的決策模式。 * 第二節 科技接受模式的起源(1/3) 一、 TAM 研究的演進 Lee et al.(2003)將TAM 的研究劃分為四個時期: 導入期(1986 ~1992) 確認期(1992 ~1996) 擴展期(1994 ~2003) 精緻期(2000 ~2003) * 第二節 科技接受模式的起源(2/3) 二、相關理論基礎 TAM 的發展也建立在一些過去的理論上: 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 成本效益典範(Cost-benefit Paradigm) 創新採用理論(Adoption of Innovations) 資訊報告的評估(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Reports) 通路安排模式(Channel Disposition Model) 其他理論 * 第二節 科技接受模式的起源(3/3) 上述的研究正反映出「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用性」是影響使用資訊技術決策的重要因素,它們与不同理論中的相關構念間的對照,整理如表7-1 所示。 * 第三節 TAM的理論架構與修正(1/3) 科技接受模式包括了外生變項、知覺構念、態度、意向與實際行為等幾個構念,以解釋或預測資訊科技使用的影響因子,這些構念之間有順序的影響關係,其模式架構如圖7-1 所示。 * 第三節 TAM的理論架構與修正(2/3) 知覺構面 外生變項與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之修正 TAM 的價值與限制 * 第三節 TAM的理論架構與修正(3/3) * TAM2的理論架構 (Venkatesh and Davis, 2000 第四節 科技接受模式的應用 電腦與資訊系統的議題 網路工具與電子商務的議題 * 資訊管理理論?梁定澎 著?前程文化 出版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