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_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阳楼记》_2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材简析 《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范仲淹继承了孟子“乐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民本思想,又将其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有其深远的影响。范仲淹在表现这种抱负时,没有空发议论,而是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借题发挥,将叙事、描写、议论和抒情自然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这样一个基本构思:由叙事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喜一悲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和“古人仁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记的意图。可以说《岳阳楼记》是层层铺垫、卒见志的典范。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2) 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家。字希,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后始终能以清廉律已,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中年做官后,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边事紧急,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呼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庆历三年(1043),吕夷简罢相,范仲淹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离朝,“庆历新政”即此结束。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写作背景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吞长江”的洞庭湖滨。 范仲淹受友之拜托,为岳阳楼作记,我们知道,范仲淹少时有大志,虽吃粥度日,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举进士后,曾带兵边塞,屡建大功,西夏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相戒不敢犯边。在朝廷中,他积极主张改革朝政,为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宋仁宗庆历五年(104年),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锐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诬告“前在汪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宋史》卷三百三),于庆历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为一个封建人,遭到贬谪,不能不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愤懑、颓丧情绪。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曾说:“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惟悼之叹,发于诗作,持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懒数场!”等楼修好后,他要痛哭几场哪!范仲淹深知这位平素“尚气,倜傥自任”(《宋史》卷三百三)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担心他闹出事,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此机会。现在,滕子京知岳州,两年时间,政绩卓着,“乃重修岳阳楼”,便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以记胜。这样一,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这篇的主题定为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 第一时 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 注音 滕 谪 属 衔 汤 晖 述 潇 骚 霪 霏 耀 樯 楫 摧 冥 谗 萧 澜 芷 汀 偕 嗟 噫 3朗读 要求(1)读得流利,读音正确。 (2)读出句中停顿和语调。 (3)读出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志趣。 (教师组织学生自读后巡视,解答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 诵读交流:比一比,看谁说的准。组织学生采用个人、小组、或男女生对抗等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4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16页 第二时 学习要求 理解词义,翻译 教学过程 1有感情的朗读 2解释中重点实词、虚词,翻译 方法:组织学生结合页下注释疏通义,理解内容。用现代汉语复述内容或者请学生一人问、一人译,或者一人读,一人译的形式。 (附名句)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 属予作以记之。 3前人之述备矣。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7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在翻译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4、后学习:巩固翻译。完成《练习册》堂练习部分。 第三时 学习要求 梳理思路,把握结构,通过诵读体会语言之美和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