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课件86.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课件86

第1课时  明清时期的政治 1.明朝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调整官制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政。 军制方面: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由皇帝临时任命将领、总兵、统率军队作战。 ②制定《大明律》 内容:明太祖制定的《大明律》对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行为,量刑严厉而残酷;增加了经济立法;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以严法整顿吏治。 实质与目的:体现封建君主的意志,极力维护皇帝独裁的专制统治;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③设立特务机构 明太祖设“锦衣卫”,后又设东厂(明成祖)、西厂(明宪宗)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④强化思想控制——八股取士 目的: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维护君主专制。 特点: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影响:八股取士为统治阶级推行君主专制制度培养了官僚队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3)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①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②内容详尽完备,涉及政治、军事、司法、监狱、文化、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③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严酷、特务统治、廷杖制度、八股取士等方面。④体现出封建社会末期的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逐步走向反动。 影响:①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稳定和重建封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作用。至明成祖永乐年间,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鼎盛王朝。②消极性:从动机看,仍然是维护和巩固一家一姓的统治,具有反动性;从采取的措施看,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对全面的统治最大限度地置于皇帝一人掌握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就从根本上埋下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和隐患。 2.“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 (1)“靖难之役” ①背景: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把子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建文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的利益。 ②概况: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史称明成祖。1403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2)营建北京 1417年至1420年12月,明成祖命蒯祥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其特点为城市建筑与布局充分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 宰相制与明代内阁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皇权加强的重要表现,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同点:从职务设置上看,历代宰相皆定员定制,而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员定制,人数不等。从地位上看,宰相是法定中央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而内阁是非法定的资询机构。从职权上看,宰相拥有法定职权,即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内阁仅充任皇帝个人的助手和顾问,遵旨草拟诏书,但无决策权。在对皇帝的影响上,宰相制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例1】 (2009·北京西城5月)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大明律》之外,还编纂了刑事案例《大诰》。《大诰》法外施法,使用了很多酷刑,如断手、廷杖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B.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加强 C.封建专制达到顶峰 D.君主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从题干材料中的朱元璋亲自编纂了刑事案例《大诰》,《大诰》法外施法等现象可见君主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故应选D。A项发生在秦朝,B、C两项发生在清朝。 【答案】 D 1.明朝中后期的政局——明末农民战争的背景 (1)君主不理政事,奸臣把持朝政。 (2)宦官专权,政治局势混乱。 (3)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2.明末农民战争 (1)经过:陕北出现灾荒王二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举起义旗李自成起义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明朝统治被推翻。 (2)意义:①推翻了腐朽的明朝,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②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农民反对财产不均和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