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何去何从--专家会诊上海定位.doc

产业转型何去何从--专家会诊上海定位.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转型何去何从--专家会诊上海定位

产业转型何去何从 --专家会诊上海定位 本报记者 陈春艳 在昨天举行的新型工业化专家座谈会上,上海的产业定位成为沪上经济学家议论的焦点。正如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所说:“上海的人均GDP已接近5000美元,而按照国外经验,人均GDP在5000-8000美元之间是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如果产业选择错误,走上弯路,将至少耽误5-8年的发展时间。” 警惕产业空心化 “上海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前应首先解决上海要不要再继续发展制造业的认识分歧。”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的观点其实反映出目前沪上经济领域颇为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上海当前的竞争力主要还是来自制造业,退出制造业为时尚早。另一种观点认为,参照伦敦、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消费型和服务型的角色和功能,上海的发展定位应是逐步退出制造业,而以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为主,在长江三角洲和全国起龙头作用。 郭重庆认为,上海眼下放弃工业化道路是不现实的,由于就业、税收及地区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以及要素的空间布局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上海的制造业还是要发展的。干春晖则提出,上海应警惕产业空心化的趋势。的确,上海发展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但如果就此退出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一下子跟不上,这个城市就会出现问题。 上海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周振华表示,上海应该从二、三产业融合中寻找发展空间,把注意力从实物的制造转移到制造与服务相结合上来。未来的制造业生产的不仅仅是物质产品,更是服务产品,产品的价值有七到八成来自于服务。 辩证看待商务成本 与会专家认为,上海的商务成本的确在上升。一方面,人均GDP上升,带来劳动力价格上升,与此同时,土地价格高导致写字楼租金高、政策优惠空间减少、交通拥堵和不便等一系列问题。而商务成本上升,将使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外商投资企业硬拉到上海,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但专家们同时指出,不要把商务成本看成是制造业的障碍,商务成本上升,使一个城市的产业门槛提高,这恰恰给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促使其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业转移。因为后者的土地、人力成本占其整个成本比较低。事实上,如果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看商务成本,上海仍然是国内百元权益利润率最高的城市。 主动寻找辐射长三角的机会 专家们认为,上海与长三角经济圈地区普遍缺乏利益协调机制,这使得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上海经济的辐射作用受阻。目前,上海尽管对外开放度走在国内前列,但对内开放局面尚未完全打开,对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辐射影响力尚没有发挥其无可替代的地位优势,以致于有一种说法:国门能打开,城门打不开。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浣尘表示,没有长江三角洲的共荣,上海上不去。光靠6300平方公里的面积很难发展。但是行政区划难以改变,上海应该从市场的纽带上动脑筋,加强与长三角的联系。比如交通网络,上海就应加速主动出击,加速辐射功能。 《解放日报》 2003年02月27日 专家学者座谈上海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挑战 作者:郑蔚;庄稼 日期:2003.02.27 版次:10 ????■文/本报记者郑蔚实习生庄稼 ????什么是有上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怎样正确看待上海商务成本不断增长的现象?上海怎样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实现共同发展?昨天,在上海市工业党委、上海市经委召开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座谈会”上,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郭重庆,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王浣尘,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院副院长、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副理事长干春晖,上海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周振华,复旦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导袁志刚,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郭重庆说,我国不可能沿袭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道路,不能只发展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新型工业化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现在有一种认识误区,一提起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这是一种有害的纯技术观点。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完全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动力、路径和公平三大问题。 ????郭重庆认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市场配置资源,寻求效率与效益的平衡;产权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友好;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高新技术发挥引导作用;工业化进程与解决二元经济相辅相成,解决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解决工业需求不足、发展动力乏力相结合。其内涵为:改革开放、科教兴国、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