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多媒体技术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报道中多媒体技术应用

新闻报道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摘要:多媒体新闻报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信息源,目前视频新闻在网络中的传输还受到带宽等条件的限制,而Flash幻灯作为网络多媒体报道的一种样式,已经承担起了整合多媒体报道的重任,它将各种元素共同组成一个小的集合,通过它们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以求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新闻报道 Flash幻灯 电影化思维 网络时代的多媒体新闻报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它不再局限于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这一种形式,而简洁明快、视觉冲击力强的多媒体,无论是在电视新闻还是网络新闻中更受到民众的关注和青睐。然而多媒体新闻需要一种有效的手段整合,或者说需要一个包装盒,Flash就是这样一种包装工具,它可将各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构成连续影像的效果即幻灯片,并可使用菜单形式组成一个可以连续播放的网络信息单元,因此,比起单纯的视频影片的表现方式更为灵活,并且具有更多的交互性。①多媒体新闻报道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传媒形式,收到了较好的视觉效果。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网络电视台(简称CNTV),在当天15时许就播发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并进行24小时无间断直播。特别是在图片新闻报道中,充分地运用电影与电视化的思维与手段,进行图像画面景别的处理,将静态画面的节奏演绎得栩栩如生。郑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也在第一时间制作出《生死不离》这一反映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抗震救灾的多媒体新闻专题报道。此报道运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和Flash技术制作成幻灯片,该幻灯片分成6个片断,每个片断之间的组织是利用菜单,可以独立点播,也可以连续播放。特别是在“领导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和“郑州大学医疗救援队”两个片断中运用了声音效果的配合、静态图像的处理。 画面的节奏与景别的处理。用图片的形式报道新闻,可以让民众更直观地了解当时发生的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加整体美感和可信度。多媒体新闻同其他新闻一样需要节奏的控制,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但要求报道者要有很强的文字功底,还要有统筹能力和把握受众心理变化的能力。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可以使不同景别的图片组合,也可将一幅图片推拉出不同的场景,这样不但能活跃视觉效果,也能给受众带来更多的观察角度,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例如CNTV对“512”大地震的报道,采用的是从卫星拍摄到的汶川地区三维立体地图,以汶川为中心点,用中速为3秒的时间将图片由远及近地推出进行放大,这一局部采用放大再现的手法,使镜头好像被拉近,由整个三维图的远景将汶川从崇山峻岭当中拉入视觉的眼帘,静止为2秒后在汶川县的位置上制作出不断放射出的环形动画加以覆盖。此画面长度的设计决定了图片新闻的整体节奏,它迅速地告诉全体国人,中国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大地震,而且地震的震中是在汶川这样一个信息,顿时汶川成为全世界最关注之地,使全球目光迅速地凝聚在这里。这样一个短暂的远景到近景的景别处理便交代了本报道的紧迫节奏,此处理方法是为了让受众顺利地接收不同景别的信息。文字的运用在这里是很有节制的,由于过长的文字会改变整个幻灯的节奏,使原来一气呵成的报道变得拖沓,所以在这一段落,创作者充分利用图片与动画的各自特长,并摆正了图片与动画的位置与序次,让图片与动画相得益彰。整个幻灯片节奏分明,情节交代简洁而又清晰,并且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使之最好地满足了信息传达、情绪渲染等目的。 图片与同期声的配合。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单一的具有新闻性、形象性、时效性的图片远远无法满足受众的要求。同期声作为新闻节目事实的一部分,不仅能加大说服力度,更能客观地表现事件本身,比单纯的画面、解说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目前,随着网络新闻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在Flash新闻中,声音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同期声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制作多媒体新闻事实过程、揭示新闻人物心理方面,要尽可能地考虑运用同期声,这样,可以发挥新闻宣传的优势,并能增强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使其更具可信性。如“512”大地震中,多媒体新闻专题报道《生死不离》充分地运用了声音的力量与静态图片的配合,除了加入背景音乐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原始声响,如直升飞机超低空飞行时产生的刺耳声音、电视记者的解说声、现场的混乱人声、目击者惊恐的诉说等。在“领导人一线指挥抗震救灾”的片断中,更加注重应用同期声:地震当晚8点温家宝总理立即飞往灾区,慰问幸存者,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悲伤,当他老人家双手抱拳上举的现场照由远及近地推出,在图片停留的同时,把总理在现场的讲话加入进去:“同胞们,在灾害面前,全国军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这个同期声的加入使图片更富感染力,特别是总理在前面用的称谓是“同胞们”,这是我们如此熟悉的三个字,在灾难面前再一次从总理口中说出时,其分量和内涵已非简单的文字所能概括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