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docVIP

水杨酸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杨酸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

水杨酸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摘要:采用土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水杨酸(SA)处理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处理能明显增强废电池胁迫下小麦幼苗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对多项生理指标有改善作用。说明SA能通过刺激抗氧化酶的活性,减轻氧化胁迫,缓解废电池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作用。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废电池;水杨酸;抗氧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9—4207—03 随着电池的广泛应用,废电池的产生也越来越多。废电池中含有Hg、Cd、Pb、Ni、Mn等重金属及酸、碱等电解质溶液,以重金属污染为主[1]。重金属严重影响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导致代谢过程的紊乱,最终降低植物的产量和品质[2]。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电池约140亿支,但使用后的废电池回收、利用环节尚不完善,大多随生活垃圾堆放或随意丢弃。其中,农村生活垃圾往往堆制成有机肥施入农田,直接影响作物生长;而城市生活垃圾多为填埋处理,导致重金属物质不断渗入地下水,进而污染农作物。当土壤受到废电池的污染后,不但对植物本身产生直接伤害并进一步累积在植物叶片、茎、根、果实等各个部位,最后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3]。因此,如何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解决废电池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水杨酸(SA)作为植物的一种内源激素和信号物质,使植物在系统获得抗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4,5]。有关SA能缓解单一重金属对植物的胁迫作用多有报道[6—9],但SA能否缓解废电池中多种金属对植物的胁迫还少见报道。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幼苗期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因此,笔者选取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酶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为缓解废电池污染造成的毒害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小麦周麦—1,购于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1.2 试验设计 将两节五号废电池剥开,放入烧杯中,加入1 000 mL去离子水浸泡24 h后过滤,得废电池浸出液原液,然后将其与去离子水按1∶4的比例配制成稀释液,再用此稀释液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25、50、100、150、200 mg/L的SA溶液,并编号为1—6。选择均一、饱满的小麦种子,用10% NaClO消毒10 min后,用自来水冲洗数次,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将种子分成7份,每份100粒,并编号0—6,编号0为对照,用去离子水培养,其他用相应编号含不同质量浓度SA的废电池液浸种12 h后种在相应编号含经过筛选和翻晒的松软沙土的托盘中,于室温下培养,待幼苗长出4片真叶时,在每个托盘中选取同位叶测定酶活性及相应生理指标,3次重复。试验过程中每12 h浇1次相应编号的溶液,每次25 mL。 1.3 测定方法 用愈创木酚法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用联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1 mL反应液中每分钟抑制联苯三酚自氧化速率达50%的酶量定义为一个活性单位;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用考马斯亮蓝G—250显色法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0];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脯氨酸的含量[11]。 2 结果与分析 2.1 SA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POD和SOD是植物杭氧化系统中重要的保护酶,能清除体内过多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使机体免受氧化损伤。图1显示,在未添加SA的废电池液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的POD活性较CK有所升高,这是植株对不良环境刺激表现出的正常应激反应;经外源SA处理后,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25~150 mg/L),POD的活性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SA浓度为50 mg/L时,POD活性降至最低值,随后开始升高,当SA的浓度大于150 mg/L时,小麦幼苗体内的POD活性又开始缓慢下降。经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SA处理后,小麦幼苗体内的SOD活性随S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A质量浓度为50 mg/L时,SOD活性达到最高值,比未添加SA的废电池液胁迫增加了48.45%,之后随着SA浓度的升高开始下降,当SA浓度为200 mg/L时,SOD活性降至CK以下。可见,低浓度的SA能诱导小麦幼苗体内POD及SOD酶的活性,高浓度的SA对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2.2 SA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幼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