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兵者 - 行动学习平台
管理與商業心理學 林財丁 著 第十四章 領導與追隨 林財丁 著 學習目標 試定義領導。 從研究成果描述企業領袖的特質。 試述領導研究發現的兩個行為向度。 試述「領導部屬交換論」之領導理論。 何謂轉化型領導,他們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試述團隊領導的原則。 節錄說明孫子兵法領導統禦之精義。 領導的定義 領導是團體裡的某個人,影響其他成員,共謀組織目標之達成的過程。因此,領導是「影響他人的過程」,也就是領導者改變團體成員的態度或行為的過程。 圖表14-1 影響他人的手段 圖表14-2 領導者與經理人的職責分野 領導者 vs. 經理人 領導者的主要功能是為組織建立使命,擬定達成使命的策略。 經理人則是策略的執行者。領導的過程帶出方向與目標,管理得應付瑣碎複雜的日常事物。 特質 vs. 行為 特質指的是持久性的人格特徵,這些特徵潛沈於內,在不同的場合都可能顯現;行為有多種定義,在這裡指的是顯之於外、可觀察到的活動,行為表現未必受到內在、深沈、持久性特徵影響。 特質論 特質論的學者想要從眾多領導者身上滌濾「領導特質」,他們認為這些特質造就了傑出的領袖。這些特質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早期培養的。令「領袖特質論者」失望的是,學術界似乎還無法列出一個令各方滿意、適用在大多數領袖的特質清單。 圖表14-3 企業領袖的特質 特質論 → 行為論 1950年代之後,學術界對領導者的研究從「特質論」轉向「行為論」,前者探討領導者的特質是什麼 (who leaders are),後者探討領導者做了什麼(what leaders do)。 體制 vs.體恤 Ohio大學的研究抽離了體制 (initiating structure) 與體恤 (consideration) 兩個行為向度。 體制向度有人譯為「主動結構」,指的是領導者重視生產以及任務的完成,表現的行為包括設定目標、分派工作、制定規則、釐清領導者與追隨者角色。 體恤向度則是重視與部屬的關係,包括在乎部屬的感覺、為部屬爭取利益、傾聽部屬的心聲、為他們說明和解釋工作方法。 圖表14-4 管理柵格領導行為診斷圖 領導部屬交換論 領導部屬交換論指出,領導者與不同的部屬形成差別關係:被視為圈內人的「內團體」與被視為圈外人的「外團體」。 內團體部屬,有如嫡系子弟兵,獲得較多關愛的眼神、享有較多的資源; 外團體部屬獲得較少的資源與關注。領導者在團體形成的初期,已在心中區辨內團體與外團體的部屬。 魅力型領導者 魅力型領導者具備以下的特質:自信、遠見、魄力、不尋常的行為、被視為改革者、敏銳的覺察力。 徒具魅力不足以激發他人共謀組織目標之達成,能夠在心志與行動上激發追隨者的稱之為轉化型領導,轉化型領袖具備以下特徵:魅力、啟迪、賦能、因材施教、激發願景。 自理團隊領導 自理團隊領導人不負責傳統領導者「指揮與控制」的工作,他們卻是要讓團體成員動起來,接下領導者的工作。 自理團隊的領導原則:建立信賴激發團隊精神、扮演教練的角色、創造團隊意識、善用歧異、為變革預作準備。 始計篇一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作戰篇二 凡用兵之道,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役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也,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謀攻篇三 軍之所以患於君者三:不知三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三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者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兵勢篇五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任勢。 九變篇八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故用兵者,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危,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