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2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设想: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自读《寄李儋元锡》
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难以睡着。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听说您要,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
3、问题研讨
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鹏有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味。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4、背诵全诗
二、学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结合注释了解作泽及写作背景
2、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3、问题研讨
寓哀情于哀景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诗人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人遭贬后的心情如何?
提示二: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4、归纳小结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纷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把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出。
三、后作业
背诵本诗,预习新
第二时
一、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 解放注释了解作泽及背景。
2、 指导阅读、感悟体会。
3、 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互相译释诗句,圈点疑问。
(2)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翻译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4、 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明确:(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