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学案分析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学案分析
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学案分析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生字,重点教学“臀”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五段。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通过语言字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宽大,孔隙窄小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2学情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感到身临其境。
对于六年级下册的学生而言,类似游记的在不同学段都有接触,学生们自己也写游记,但是在他们常常陷入选材难以取舍,条理不晰的现象。而本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叶圣陶按两条线索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的典范。其中“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小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本除了让学生学习并体会作者观察仔细,语言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的行特点外,也尝试让学生内化迁移写作的方法,通过语言字的实践体会“见闻+感受”写作技巧,学会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通过语言字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宽大,孔隙窄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写一处美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示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江秀丽,景色迷人,吸引了自各国的人们前观光旅游,我们刚刚学过的中介绍了长江、三亚和烟台。而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则神奇美丽,作家叶圣陶游览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篇游记。今天,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齐读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
2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是记录的意思,本是一篇游记。)
3这篇的作者是叶圣陶,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他吧。(出示自读)
活动2【讲授】二、初读,整体感知
1现在,请大家打开本14页,把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开始吧!(生自由朗读)
2好,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浙江 罗甸 杜鹃 油桐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石钟乳 漆黑 孔隙 石笋 调子 系着 突兀森郁
a指名读 (正音:浙 蜿 笋 系 ) 全班齐读词语
b随机: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吗?(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你说的不错,那么在这篇中,用蜿蜒写什么?同学们,到书本上去找一找。(在中指:蜿蜒就是洞顶的双龙。)
d从哪知道的呢?读读中的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白龙,一条青龙。)
e哦,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双龙洞。
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别着急,在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画一画游览路线。开始吧。(生交流)
谁说说游览的路线?(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通过游览路线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游览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
1现在,请大家打开本14页,把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开始吧!(生自由朗读)
2好,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浙江 罗甸 杜鹃 油桐 仰卧 臀部 稍微 额角 擦伤 蜿蜒 石钟乳 漆黑 孔隙 石笋 调子 系着 突兀森郁
a指名读 (正音:浙 蜿 笋 系 ) 全班齐读词语
b随机: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吗?(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你说的不错,那么在这篇中,用蜿蜒写什么?同学们,到书本上去找一找。(在中指:蜿蜒就是洞顶的双龙。)
d从哪知道的呢?读读中的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白龙,一条青龙。)
e哦,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双龙洞。
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别着急,在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画一画游览路线。开始吧。(生交流)
谁说说游览的路线?(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通过游览路线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游览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
活动3【讲授】三、学习1—3段。
现在我们就根据路线图,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感受那中的春色吧!
请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感受到了它的什么特点?
映红:繁多而茂盛
油桐花:多
沙土:粉红色,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