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语文上5古诗三首望洞庭 菊花 枫桥夜泊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5古诗三首望洞庭 菊花 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
要求1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点
难点1理解这几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
时两时望 洞 庭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遥望”一词好在哪里?]
[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湖水和君?]
菊 花
[从“遍绕”“日渐斜”看出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偏爱菊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枫 桥 夜 泊
[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通过这些景物,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夜半钟声”突出了什么?]
1学会本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洞庭湖的图片、古筝乐曲。
一 导入
我们的祖国河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洞庭湖的美景吧。(欣赏洞庭湖的风光图片)
老师配景朗诵:在美丽的湘北大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分外耀眼,那就是烟波浩渺、雄浑壮阔的洞庭湖。八百里洞庭,水天一色,烟水茫茫,它衔远、吞长江,浩浩荡荡,摄人心魄。远望洞庭,“水是眼波横,是眉峰聚”,它永远是一幅鲜活、灵动的天然水画。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言赞美它呢?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到了洞庭湖,看到了秋月辉映下的洞庭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佳作(板书:望洞庭)。听,他正在吟诵呢!(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 初读全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3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ó。
4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哪些词,说一说。
三 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1在秋天的夜晚望洞庭湖,会有一种怎样的美呢?请你们再读读这首诗,好好地体味诗中蕴含的美好意境。
2究竟是哪些景物吸引了诗人刘禹锡呢?请同学们找自己要好的伙伴,一起读这首诗,讨论这首诗的意思,想一想诗里所描绘的景物是怎样吸引刘禹锡的。(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望洞庭,他看到了湖光、秋月、水。)
3集体交流,理解诗句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湖光秋月两相和。
“湖光、秋月”是怎样吸引诗人刘禹锡的呢?这是怎样的湖水?
抬起头,我们又看到了一轮怎样的秋月呢?
是啊,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月,这样的月辉映着这样的水,它们已经融为一体了,是多么和谐呀!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
(2)潭面无风镜未磨。
为什么是水平如镜的湖面?
湖面无风,像一块未磨的镜子,朦朦胧胧,多么宁静啊!谁把这种感觉读出?
(3)诗人被这撩人的月光,被这迷蒙的洞庭湖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遥望洞庭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诗人远远地望去,那已不是,水也不是水,它们成了“白银盘里一青螺”。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想象: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的盘子里,放上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色的田螺。这时,你有什么感觉?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青螺”又指什么?
()(出示多媒体画面)诗人为什么说“白银盘里一青螺”?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
四 感悟诗境,展开想象
1这首诗只有短短二十八个字,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浓郁的画面。请学生吟诵。(自由读,指名读。)
2(多媒体出示画面、音乐)请学生想象: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我们跟着刘禹锡一起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朦胧中的君就像是“白银盘里一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不禁吟诵出这首诗。(师生一起吟诵古诗)
五 拓展延伸
刘禹锡在秋天的夜晚望见的洞庭湖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柔美,白天的洞庭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我们欣赏。(多媒体出示画面、字。)
洞庭湖这么美,我们也当一回小诗人或小散家,赞一赞洞庭湖,好吗?可以用上一些优美的语句,或者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奇妙无比的想象,写一首诗或一段话。
六 总结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去那里观光旅游的人很多。将如果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去看一看洞庭湖,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1后的练习中,凡遇到“平静的湖面(或河面)像什么”这类问题,学生千篇一律都答“镜子”。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还是有待改进。问题在于没有向学生强调古今词义的变迁。想想看,现在的玻璃镜既光且亮,用它比喻“平而不滑、明而不亮”的水面,还是合适的吗?
2《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的。诗人的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湖光和月色浑然一体,把君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图,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很有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