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传统文化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山传统文化1

制作人:张寅 昆曲的历史变迁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在中国现存的三百多戏曲剧种中,昆曲最为悠久,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昆曲的特点: 昆曲唱腔悠扬婉转,讲究字正腔圆。昆曲戏词文雅深奥,讲究运用典故。所以“闲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成为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表演艺术。 于丹在《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一书中曾概括昆曲一共有“七美”: 梦幻之美 深情之美 悲壮之美 苍凉之美 诙谐之美 灵异之美 风雅之美 爱情之美 辞藻之美 服饰之美 唱腔之美 爱情之美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这是对柳杜二人爱情最真实的写照。 【惊梦】杜丽娘感慨韶光易逝,如同女子的青春。 梦中与柳梦梅相遇,私定终身。 【寻梦】思念柳梦梅而不得见,因情而病、因情而亡。 临终前作自画像一幅以凭吊青春。 【拾画】柳梦梅因画生情,继而 成痴,生死追随。 【幽媾】杜丽娘鬼魂与柳梦梅相 见,一诉衷肠。 【回生】二人的故事感动鬼差, 杜丽娘得以复生。 【圆驾】杜丽娘之父不承认二人 爱情,将柳梦梅抓起来。 杜丽娘去金銮殿上告御状,说明前后经过,大团圆。 服饰之美 辞藻之美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 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是那 处曾相见,相看俨 然,早难道这好处 相逢无一言?” ——《牡丹亭》 唱腔之美 欣赏名段:游园 守护昆曲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生命线。这种生命线一旦遭到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面对当今强烈的“全球化”、“一体化”的冲击,对这种文化的保护,实际就是对一个民族精神之根的呼唤、认同与养护,也是一个民族沿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将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独立视为外在标志,那么文化主权便是其内在灵魂。丧失了灵魂,它的政治独立就将虚有其表。 江南丝竹指流行于长江下游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器乐作品。“丝”是形容用丝做弦的弦乐器,如二胡、琵琶等;“竹”是形容用竹做的管乐器,如笛子、箫等。除此之外,常用的乐器还包括扬琴、三弦、笙、鼓、板等。 花桥江南丝竹 花桥江南丝竹 花桥的江南丝竹历经四代艺术家的传承,如今不仅发扬光大,还被列入了苏州市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扩展项目。江南丝竹的产生和延续,对民族音乐史的研究及戏曲、民俗文化、群众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花桥江南丝竹 它是江南的素描,清丽而娟秀; 它是水乡的风情,纯朴而优美; 它是深巷里的米酒,甘甜而醇正。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源于生活。可能很早的时候这些民歌并没有什么伴奏,只是人们的口头哼唱,世代相传,如今的民歌加上了伴奏、配器等等,为传统民歌锦上添花。 昆山民歌 昆山民歌 《昆山民歌选》中注明唐小妹演唱的最多。她是周市市北村的一位农民。至今,她已80多岁,还能演唱民歌,并组建了民歌队,不遗余力地传承优秀民歌。 据唐小妹介绍,在文革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村民几乎人人会“喊山歌”,个个会“唱山歌” ,时不时地唱上几句。坐着唱是“唱山歌”;干活时唱那叫“喊山歌”,大多数情况下是“喊山歌”。一字之差,恰恰表现了这里的农民勤劳朴实,这里的民歌粗狂豪放。 八十高龄登台演唱的唐小妹 昆山民歌有2首民歌是非常优秀,一首叫《搭凉棚》,一叫《划龙船》。这2首民歌五十年代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的专家专门到昆山来采风,后来呢收集在《中国民歌集成》。五十年代我们昆山的民歌手曾经代表我们昆山在全省汇演。 《搭凉棚》欣赏 昆山民歌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