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命本身没有名字 ——以语文教师的视角浅谈生命教育
生命本身没有名字
——以语文教师的视角浅谈生命教育
霞浦中学 汪侣宏
摘要:针对我国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以及教育缺乏生命教育等现象,本文从“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实施生命教育,语文具有得天独厚的魅力”;“语文课程中实现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三方面进行阐述,揭示了学生学会敬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进而增强生命意识的道理。
关键词:生命 教育 生命教育 语文
“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的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这是周国平的散文里的一句话,也是我最为欣赏的对于生命的注解:生命本身没有名字。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度过一生,要留下自己的贡献,留下稳立于花岗岩石上的,高墙矗立的楼房,留下郁郁葱葱的茂密的林木和硕果累累的苹果园。”而我们的学生,却在如梦般的青春岁月将要来临之际,选择了轻生,甚至伤及他人。近年来,有关青少年自杀或他杀的恶性事件频频出现,这都源于一点:我们现行的教育一直缺乏生命教育,过多地凸现了人的知识技能方面,而忽略了人的精神层面(如性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既然如此,关注学生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特别是加强学校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家庭教育的误区
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何况在当今社会转型,竞争激烈的大环境里,许多家庭又都只有一个小孩子,这种思想显得尤为明显。在家长眼里,孩子成材很重要。因此,孩子被赋予很高的期望。家长期望孩子做到完美,出人头地,为自己增光,为家长增光。如今孩子的话题也是家长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了。当然,也有家长借孩子来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梦想,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代替完成。比如他们希望孩子上名牌大学,当个科学家,成为一名歌唱家,做一名专业的舞蹈家……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完美”教育,反而让孩子的争胜心太强,一旦达不到完美的要求,就容易走极端,产生逆反心理,仇恨人生和社会,伤害他人,伤害自己。
2.?应试教育的弊端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现象还是存在的。在推行素质教育之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应试教育的影子。象现行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压力,语文教学特别重视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这样的语文教学未免显得急功近利。这不但违背了语文教育立人的说法,同时因为让学生变成了麻木的机器人。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学生往往会出现自私自我,境界狭窄,意志薄弱,交流困难,遇到问题难以解决等问题,使学生产生自卑、消沉,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3.“独生子女”精神贫弱
伴随着物欲膨胀而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优越,大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长的保护更多,会产生优越的情绪。但是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学习压力又常使一些学生产生悲观情绪。同时,当代青年学生由于自主性的增强和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缺乏团队精神,处理事情的能力较差。因而在现实社会中,他们会感到难以应付,束手无措,容易产生自卑感,意志消沉,甚至走向极端,认为“社会是现实的,现实是残酷”的。既然社会不接纳我,那我就放弃社会。可谁会想到:放弃社会的同时,他们也正在放弃自己。所以,在他们看来,自杀是解脱自己或放弃社会的良策,杀人是报复社会或解脱自己的手段。
从以上三方面反映出一个问题:为了挣脱悲哀教育的枷锁,为了防止更多悲剧的重演,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那该由谁来担当这一重任呢?毋庸质疑,非教育莫属。那教育中又是什么课程能更好地胜任呢?我想那就是语文。
二、语文具有实施生命教育得天独厚的魅力
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作为母语教育,拥有“载道明理,表情达意,文道统一”的优势。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生命气息的语言。有研究者认为:“语文教育活动绝不仅仅是纯粹的语言习得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活动过程。因为语文是人自身功能的一部分,语言活动是人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任何一种语言形式背后都跃动着一个生命形式,学生阅读一个个文本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1]单从这一角度看,在各学科中,语文学科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在语文课程中来实现生命教育也是合情合理的。
1.?语文是人生的教科书
语文是生活的缩影,在语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