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补漏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我国金融监管补漏的思考   【内容提要】通过对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次贷危机产生的外部条件、内在原因的分析,反思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缺漏与隐患。在对我国当前金融监管模式与金融创新存在的矛盾及应对金融海啸的政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与隐患的具体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弥补和修正金融监管流程的建议:完善金融产品市场准入法律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整合金融监管资源。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监管补漏   一、从次贷危机到金融海啸而引发的制度反思   自2007年起,美国的次贷危机便初显端倪,经过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风波稍微减缓。但是持续下滑的楼市和低迷的市场环境终使美国挣脱不出次贷的泥潭,危机终于在2008年全面爆发,并导致了世界性的金融海啸。由此,从国内到国外,从政府到学术界,开始对本次危机的根源进行反思。就当前的研究成果看来,对危机的制度根源表述最为集中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过度的金融创新;二是失衡的政府监管。   首先,过度的金融创新,加上市场参与者尤其是投资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是造成此次危机的内部原因。2001-2004年,在美国的经济泡沫破裂后,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而实施了低利率政策,连续13次降息,并实施宽松的房贷政策,由此带来了房地产业的虚假繁荣。一方面,为了追逐更大的利益,美国投资银行与对冲基金、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向信用记录不佳的购房者提供零首付的按揭贷款,并将这些贷款打包成为次级按揭贷款证券对外发售。从本质上看,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风险,而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不断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然而,由于金融衍生品蕴含着巨大的利润,美国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参与其中。特别是随着这类衍生品销售海外,风险也扩散到全球,这正是次贷危机之所以演化成全球金融海啸的原因。据统计,2006年全球衍生品的市场容量为370万亿美元,是当年全球GDP总和的8倍多。事后证明,这些资产证券在设计时就违背了诺贝尔奖得主莫迪利亚尼和米勒教授提出的“MM定理”。另一方面,原本应该可以发现风险并给予制约的评级机构,由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利益的扭曲等原因,导致金融产品评级机制失准,评级机构的监督形同虚设。   其次,失衡的政府监管给次贷危机的爆发创造了外部条件。20世纪30-60年代的管制时代过后,美国的经济政策逐步被新自由主义所主导,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也逐步兴起。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储蓄机构取消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和《储蓄机构法规》(即《格恩-圣杰曼法》)相继出台后,美国彻底实现了利率自由化,从而刺激了各类抵押贷款市场的迅速发展。到了1999年,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改变了65年金融分业经营的格局,实行混业经营。这一系列的法案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流动性过剩和低利率为信贷扩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放贷和承销标准极为松弛,特别是次级房贷市场,大量贷款由不受监管的抵押贷款机构发放。金融监管部门极力主张金融自由化,对本来需要所有参与者遵守高标准的风险管理和披露要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放弃了监管,可见,美国金融监管的严重弱化助长了危机的形成与发生。   此外,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消费的发展模式等也是形成危机的重要因素。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是美国多年的经济和金融政策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缺漏与隐患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融入度越来越高,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本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要大。因此,反思危机的制度根源并从中获得经验教训,防止重蹈覆辙,对于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缺漏   我国金融分业监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金融业是统一监管模式,通过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的整顿,逐渐建立起分业经营的金融监管模式。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最早出现在1993年11月14日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分业经营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一直到199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对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限制,“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最终确立,即在中央银行下设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别对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进行分业管理。   在我国致力于构建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的同时,全球金融混业经营却日趋明显,混业经营以及混业监管渐成当前国际金融发展的主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业自我约束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继续实行

文档评论(0)

ipad0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