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K及DC细胞联合治疗145例晚期恶性实体瘤.docVIP

CIK及DC细胞联合治疗145例晚期恶性实体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IK及DC细胞联合治疗145例晚期恶性实体瘤

CIK及DC细胞联合治疗145例晚期恶性实体瘤  【摘要】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治疗晚期肿瘤。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产生DC细胞,淋巴细胞经干扰素γ(IFNγ)、IL2、CD3单抗和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的表型,并回输患者进行治疗,至少接受3次治疗。结果82例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31例不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7例患者胸腹水消失,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CD3+和 CD8+明显升高(Plt;0.05)。结论CIK细胞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关键词】 杀伤细胞 树突细胞 细胞 培养的 免疫疗法 肿瘤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是以CD3+CD56+T细胞为主要效应细胞的异质细胞群,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等优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是唯一能激活幼稚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DC与CIK共培养可促进CIK的增殖,并加强其功能[12]。为此,本单位自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将CIK细胞与DC细胞共培养用于145例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的治疗,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145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男性99例,女性46例,中位年龄52岁(21~83岁);其中胃癌25例,结直肠癌15例,肝癌、肺癌各20例,鼻咽癌12例,食管癌10例,非何杰金淋巴瘤、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肾癌各5例,脑瘤4例,精原细胞瘤及前列腺癌各3例,胸腺瘤、胰腺癌、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骨肉瘤及卵巢癌各2例,宫颈癌1例。 按TNM国际分期法:Ⅲ期88例,Ⅳ期57例;82例有可测量病灶,31例有不可测量病灶(包括胸水和腹水),32例为术后患者;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gt;3个月;治疗前心、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大致正常;采血前1个月及治疗期间均未接受过放、化疗。 1.2主要试剂Ficoll淋巴分离液(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鼠抗人CD3、CD4、CD8、CD56(美国Coulter公司);rhIL4(英国Pepro Tech公司);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上海赛达生物药业有限公司);CD3McAb(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干扰素(IFNγ,上海克隆公司);rhIL2(北京瑞德合通药业有限公司);GMCSF(北京联合药业有限公司);RPMI 1640、无血清培养基AIMV(美国Gibco公司)。 1.3肿瘤抗原来源于患者自身手术标本或肿瘤细胞系经超声波粉碎后,10 000 r/min离心×20 min,收集上清为肿瘤组织/细胞裂解物。 1.4方法 1.4.1CIK细胞的制备参照文献[3]。新鲜分离的患者抗凝外周全血100 mL,经Ficoll淋巴分离液梯度离心(500 r/min×15 min),取界面层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用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离心(600 r/min×10 min),洗涤细胞3次后,细胞数约为106,用AIMV无血清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为(4~6)×106 mL-1,置于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培养2 h。收集非贴壁细胞,用含人AB血清的完全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约为1×106 mL-1,加入IFNγ 1 000 U/mL,24 h后加入rhIL2 300 U/mL,CD3McAb 70 ng/mL,IL1 10 U/mL,每3 d换液1次,同时补加rhIL2 100 U/mL。 1.4.2DC细胞的培养参照文献[4]。在1.2.3获得的贴壁的PBMNC细胞中加入含GMCSF 1 000 U/mL、rhIL4 1 000 U/mL的AIMV培养基,在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培养,每3 d换液1次。第3 d将肿瘤抗原加入DC培养液内,第5 d加入TNFα 1 000 U/mL,第7 d将部分负载后的DC按1∶5的比例加入CIK培养液中,共培养5~7 d。 1.4.3细胞增殖动态观察细胞增殖,采用标准白细胞计数方法,计算每毫升中的细胞总数。 1.4.4细胞表型测定收集培养第1 d和第12 d的CIK细胞,PBS洗涤细胞2次,使用不同的抗体组合标记细胞,这些抗体组合为:CD3CY5,CD8PE和CD3FITC,CD56PE,室温孵育20 min后,PBS洗涤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