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汗(中医)
脱汗 症状:突然大汗淋漓,如油如珠。病情危重,神疲、肢厥、气短息微,舌卷少津或舌淡胖嫩,脉微欲绝或脉大无力。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辨别亡阴或亡阳而治之。亡阳者,参附汤加黄芪、枣皮,同时静滴黄芪针、参附针;亡阴者生脉散,同时静滴参麦针。 战汗 症状:急性热病中,突然恶寒战粟,而后汗出。发热口渴,躁扰不宁,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扶正祛邪 方药:主要针对原发病进行辨证施治。 ▲恶寒战栗而汗出顺畅者一般勿需特殊治疗,可适当进食热汤、稀粥调养。 ▲恶寒战栗而无汗者属正气亏虚,用人参生姜汤以扶正祛邪。△若汗出过多,神疲肢厥者,用参附汤、生脉散益气生津,回阳固脱。△反复战汗,若无表证,里热内结者,用增液承气汤;若表证未解,腑气热闭者,凉膈散表里双解。 黄汗 邪热郁蒸(湿热并重) 症状: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与营。 方药:龙胆泻肝汤。 里热较甚,小便短赤者,加茵陈清解郁热。湿热内蕴而热势不盛,面赤烘热、口苦等症不显著者,可改用四妙丸清热除湿。方中以黄柏清热,苍术、薏苡仁除湿,牛膝通利经脉。 [转归预后] 单纯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大多可在短期内治愈或好转。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自汗,尤其是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治疗时应着重针对原发疾病,且常需待原发病好转、痊愈,自汗、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汗 证 概 述 1.概念 ◆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与,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分类:根据汗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 自汗: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 盗汗: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 战汗:外感病中,全身战栗而汗出。 脱汗:危重病人,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如珠,并伴亡阳或亡阴危证。 黄汗: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 △汗出异常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出现的汗出异常。至于由其他疾病引起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又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于出汗,而不伴有其他症状者,则不属本节范围。正如《笔花医镜·盗汗自汗》说:“盗汗为阴虚,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秉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治也。” 2.沿革 ▲早在《内经》中就有对汗的生理病理的精辟论述: “心为汗。” “阳加于阴谓之汗。”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 ……。 ▲汉.张仲景将外感病汗出的不同表现分为汗出、自汗出、大汗出、手足澉然汗出、头汗出、额汗出、盗汗、黄汗等。指出表、里、寒、热、虚、实皆可导致汗出异常,分别予桂枝汤、白虎汤、承气汤、茵陈蒿汤治疗。 ▲前人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此指一般规律。正如《景岳全书.汗证》所说:“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曰:“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此说补充了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3.与西医学的联系 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虚脱、休克及肝病、黄疸等某些传染病以汗出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出汗为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此属正常现象。在感受表邪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种方法,外感病邪在表,需要发汗以解表。 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除了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的出汗过多外,引起汗出异常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肺气不足 素体薄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自汗 2.营卫不与 风邪外袭→营卫不和→卫不外固,营不内守:汗出 3. 心血不足 思虑太过,损伤心脾,或失血之后,→心血不足→汗液外泄:自汗盗汗。 4.阴虚火旺 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阴虚火旺→蒸津外泄:盗汗自汗 5.邪热郁蒸 情志不舒,肝郁化火;嗜食肥甘,湿热内生→邪热郁蒸→迫津外泄:汗多 6、阳气衰微 阳气衰微→阴津失固 →大汗出→脱汗 7、正邪交争 正邪交争→战汉 综上所述,汗证的 病 位:卫表肌腠,与肺心肾密切相关。 病 机:阴阳失调,汗液外泄。 病 性:分虚实 实:热邪迫津外泄 虚:气(阳)虚不固或阴虚火旺,津液外泄。 [诊 断] 1.不因外界气候、运动、饮食等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或全身出汗超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二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VIP
- 五年级数学口算100题.doc VIP
- 台湾-大陆用语对照表.pdf VIP
-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 思辨类作文审题立意课件54张.pptx VIP
- 巨野青年路南拆迁规划方案.pptx
- 中考英语考纲必背1600词(词汇版).docx
- 老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doc VIP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10篇(附题目).doc
- 2024年03月故宫博物院2024年度社会公开招考笔试历年典型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