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跟鞋简史资料 组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高跟鞋简史资料 组图

古代高跟鞋简史资料 组图 古代时尚的高跟鞋 有媒体报道,一个女孩从16岁开始穿高跟鞋,到31岁的时候,足部变形,只能拄拐杖行走,网络称之为“高跟鞋事件”,让众多爱高跟鞋的女士“谈鞋色变”。古往今来,女性穿鞋并不只是为了走路,讲究的是“足下生辉”。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当然,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缠足始于隋,也源自民间传说。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她痛恨炀帝暴虐,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召她近身,想玩赏她的小脚。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隋炀帝连忙闪过,但手臂已被刺伤。吴月娘见行刺不成,便投河自尽了。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便纷纷裹起脚来。至此,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通过图片不难发现,缠好的小脚和穿了8CM高跟鞋一样,乍一看还真难分辨!中国“皮鞋始祖” 孙膑其实 中国老早就有皮鞋, 称为 “革履” 或 “鞮”, 跟现代保守稳重的皮鞋颇为相似。款式稳重的皮鞋是汉服 合适的搭配。很早以前,中国皮鞋生产就很发达了,世界上第一双皮鞋就诞生在中国。我国的战国时代,著名军事家孙膑年轻时与庞涓一起拜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他深知自己才能不及孙膑,就耍阴谋害他。一天,他请孙膑至魏都(今河南开封),借故对孙膑施以刖刑(去漆盖骨),致成残废,并加以软禁。后来,孙膑得到齐国使臣的帮助,秘密回到齐国。并又齐将田忌推荐给齐威王,威王问起兵法,孙膑对答如流,就委任他为军师。孙膑为报庞涓断足之恨,亲自指挥操练10万精兵。但苦于双脚不能行走,又不能支撑起来,就以原始皮鞋为基础,设计了有胫甲(鞋帮)和鞋底两部分的图样,刻制木楦,由鞋匠使用较硬的皮革,照图样缝制成一双“高甬子履”。这双高腰皮靴,分成帮和底两个部件,是现代皮鞋的雏形,可算是世界上皮鞋的始祖了。孙膑穿上这双皮鞋,依靠较硬的靴帮和鞋的支撑力可以行动了。于是乘车指挥10万大军。以“批亢捣虚”、“疾走大梁”、“攻其必救”的战法出奇制胜,大破魏军,战胜庞涓。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353年,历史上称为齐、魏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之战。孙膑创造出第一双帮底缝合的皮鞋,是制鞋史上的一大创举。后来的一些制鞋名师为了纪念他,便将孙膑画像挂在家中,寄托怀念之情。那时候,凡挂有孙膑画像的人家,表明是以制鞋为业的。孙膑被后人推崇为“制鞋始祖”。据有关记载,2200多年前,周朝女性所穿的礼履,就是圆头高底的鞋子,姑且称之为“古代高跟鞋”。《玉台新咏》中有首《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写得很形象,那“高跟鞋”是有相当高度的,否则,脚还没有抬,怎么就让人看着像上了个台阶呢?这是1500多年前女性的穿鞋情形。 唐宋时期也有“高跟鞋”。宋代书法家米芾在《唐文德皇后遗履图》的跋中记述,唐代长孙皇后的鞋子“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这种“高跟鞋”底高三寸多,下底窄小,时人给这样的鞋子起了个很诗意的名字叫“晚下”,寓意为,鞋子的底是慢慢落下的,高而危。这种鞋子适合“妇人短者着之”,在宫廷贵妇、大家闺秀中很风行。如今流行的女式坡跟鞋,类似于这种叫“晚下”的高底鞋,脚底如同踩了块砖头,让人视觉有沉重之感。但是,女性因此“增高”近10厘米。而那些不是高底的鞋子,当时统称为“远游履”,相当于运动鞋。 14世纪:最早的高跟鞋源于中国明朝,为明朝时新的女鞋,于鞋底后部装有4厘米至5厘米高的长圆底跟,以丝绸裱裹。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凤头高跟鞋,制作十分讲究。北京定陵曾出土尖翘凤头高底鞋,鞋长12厘米,高底长7厘米,宽5厘米,高4.5厘米。 中国古代礼教讲究妇女的衣裙要曳地,但这不是为了漂亮,意在防“走光”。在封建专制严重的明朝,妇人的衣裙是要把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包住,最好又不妨碍走路,于是,“衣曳地则覆履,惟见底,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