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生产状况
古代杭州主要中药材生产状况
【摘要】古代杭州及附近地区 农村 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药材种植 历史 悠久、产量丰富、品质纯良、品类百种,其中有些名贵药材如“”不仅呈贡朝廷、广为皇室和医家采用,而且药商辐辏、远销海内外,其势大有独领全国的风骚。
【关键词】中药材;浙八味;杭十八味;古代;杭州
Abstract:Ithadfertilecountrysideland,richproducts,densepopulationandcreeksandlakesinancientHangzhouanditsnEighbourarea,wherethereisagoodplaceforplantingmedicinalmaterials.Ithadlonghistoryofplantingmedicinalmaterialswithabundantoutput,pureandgoodnature,andmuchvarieties;among which ,somefamousandcostlymedicinalmaterials,suchas“EIghtZhes”and“eighteenHangs”,werenotonlyadoptedbroadlybycourt,royaltyanddoctors,butpurchasedbymanybusinessmenandsoldfartoabroadaswell;theyseemedtobeintheleadingplaceinChina.
Keywords: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eightZhes;eighteenHangs;ancient;Hangzhou
秦汉时期,杭州医药商业开始兴起,大多是医药一体,中医一面行医,一面采药,自制自卖。东晋以来,中药商业逐渐增多。北宋中药材的采集和栽培技术有了提高,杭州人沈括指出采集不可限于时日,要根据药用部位、地区、气候、种植条件等的不同区别对待。宋朝常用药物栽培品种约70种,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这与将药物作为重要 经济 作物进行栽培有关,一些外来药物也开始引种。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使临安成为当时 政治 经济的中心,蛰居此地的南宋朝廷重视京城临安等地的药业 发展 ,致使杭州药材种植面广,药材达70多种且大多分布在城郊、富阳、余杭、于潜、昌化等地。药市和药店鳞次栉比,城内有著名京师大药铺数10家,云集在御街中段的保佑坊、太平坊、中瓦子、市西坊和猫儿桥一带,有的专为皇室和富家豪门服务,朝廷旨办的太平惠民局特别彰显,专门按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配制熟药丸散发卖,并由此推行到各府州县,相沿百年。制药工场规模较大、药膳风俗盛行,大有独领全国风骚的势头[1]。元明清时期,杭州的中药材生产更蒸蒸日上,现分述如下。
1药材丰富
杭州四周农村土地肥沃、物产丰盈、人口稠密、溪水湖泊密布,是种植药材的好地方。南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序言就记载钱塘有三建,即乌头、附子、天雄。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杭州的中草药材十分丰富,产地较广,品种较多。当时杭州盛产姜木瓜、蜜、干姜、芑、牛膝、黄连、杞、佛手草。杭州吴山的采芝岩,岩下有一丈多土地,可以种植黄精等药物,成为药圃。据《名医别录》记载:钱塘出产石膏,白沏为佳。钱塘还出产鬼臼,近道者味甘,上长丛毛最佳。
北宋时期,杭州又增产了云母、白术、槀木、五味子、木鳖子等中药材,江干区笕桥镇一带频江临水,也盛产中药材[2]。如:961年,都城建在杭州的吴越国朝贡北宋香药15万斤。973年,朝贡乳香21000斤。975年,朝贡乳香、香药以万计。978年,吴越国被北宋统一,朝贡药物由此停顿。这说明当时杭州中药材生产和贸易十分红火。
南宋时杭州有70~80种药材[3]。元朝时期,杭州兴礼坊内的佑圣观(公元1303年)重建药畦和洗药井,这是继智凯之后又一条佛教寺院栽药的较早史料[4]。
随着明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杭州药材栽培的面积、品种均有扩大和增多。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杭州土贡蜜陀僧10觔、甜葶苈12觔、山栀子115觔。嘉靖《仁和县志》载:“堪以充贡一十三品:香白芷、紫苑、吴茱萸、麦门冬、千金子”等13种药材列为贡品。此时,市郊笕桥、彭埠、九堡和乔司一带早已形成颇具规模的药材产地,并在望仙桥附近有药船停舶处。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杭州产“藁本、野园荽、鸡儿头苗、五不留行。”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载杭州产“云母、术、白芷、吴茱萸、常山、鬼臼、茗、元胡、木鳖子、白头翁、苧麻。”《万历钱塘县志》又载杭产药材分:草部七十一种、木部有十、石部有二、虫部有十,大多与 现代 品种相近[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