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多酚类化合物LC-MS分离鉴定.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下珠多酚类化合物LC-MS分离鉴定

叶下珠多酚类化合物LC/MS分离鉴定  【摘要】   [目的] 分析 叶下珠多酚化合物的组成,为质量标准制订提供依据。[ 方法 ]叶下珠药材,以50%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过微孔滤膜后,采用LC/MS对各成分分离鉴定。[结果]叶下珠多酚是以芸香苷、叶下珠素和鞣花酸为主的化合物,游离的没食子酸含量很少。[结论]单以没食子酸为质量指标不合理,而以芸香苷、叶下珠素和鞣花酸总量为指标更具合理性。 【关键词】 叶下珠 多酚类化合物 HPLC/MS   Abstract:[Objective]To present the basis for qualitative control by analyzing the components of polyphenols in Phyllantuus urinaria L.[Method]Raw material was extracted by 50% ethanol,then purified by acetic ethyl. The extract was injected into LC/MS after filtering with micromembrane.[Result]The polyphenols mainly consisted of rutin,phyllansusiin,ellagic acid,etc,but less free gallic acid.[Conclusion]The total content of these compounds should be used for qualitative control instead of gallic acid. 论文代写   Key words:Phyllantuus urinaria L.;Polyphenols;HPLC/MS   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Phyllantu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又名珍珠草、夜合草、阴阳草,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南方诸省。叶下珠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等功效,主要 治疗 小儿疳积、黄疸肝炎、肠炎痢疾等[1]。近来 研究 发现,叶下珠对乙肝患者具有明显疗效,因而成为研究的热点[2,3]。叶下珠成分复杂,含黄酮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鞣质、有机酸等多种成分,有报道多酚化合物是其有效成分[4]。 目前 叶下珠有效成分多以没食子酸含量为质量检验标准[5]。由于多酚化合物有多种,以没食子酸为其有效成分指标是否具有合理性仍值得探讨。为了探讨合理的质量标准,本文采用HPLC/MS联用技术对叶下珠中多酚化合物进行了分离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与试剂 论文代写   药材购自广东肇庆地区,经鉴定为大戟科叶下珠Phyllantuus urinaria L.的干燥全草。甲醇,磷酸,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毕业论文   1.2 仪器 论文代写   Agilent LCMS系统。含真空脱气机、四元高压梯度泵、恒温自动进样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ESI接口、LCQ Advantage质谱仪。色谱和质谱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由Agilent数据工作站完成。   2 方法   2.1 供试液的制备   取20g药材粉末,加50%乙醇300ml超声30min,过滤,浓缩滤液到50ml,用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浓缩到30ml左右,浓缩液经0.45μm滤膜滤过,取此滤液作为供试液。   2.2 色谱条件及方法 毕业论文   色谱柱Agilent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B),梯度洗脱系统(表1);流速:0.6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nm;进样量5μl;柱后分流0.4ml/min进质谱仪;MS同时记录总离子流(TIC)色谱图。m/z扫描范围:150~1200;电喷雾离子化(ESI),采用阴阳离子模式检测,MS/MS的轰击能约为30%。记录时间为60min。表1 流动相梯度(略)   3 结果 毕业论文   3.1 叶下珠多酚化合物的HPLC分离效果     通过HPLC分离,共获得9个色谱峰,各峰得到较好地分离(图1)。从其相对含量比较,主要多酚化合物集中在4,5,6,7,8峰,占总面积的84.22%(表2)。表2 叶下珠提取物中多酚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略)  3.2 叶下珠多酚化合物的质谱鉴定 论文代写   叶下珠多酚化合物对质谱的正、负离子检测均有较好的信号响应。根据化合物的荷质比及相关的 文献 [6],对图中的主要色谱峰进行了MS归属(表3)。表3 叶下珠多酚化合物的质谱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