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临床诊疗
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临床诊疗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急救处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整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1例AD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总体死亡率19%,初诊误诊率14%,高血压是AD最重要最常见的易感因素。心超、CT血管造影、DSA是确诊本病可靠方法,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及时外科干预能降低患者病死率。结论急诊医生应提高对AD的认识及警惕性,急诊体检要全面、仔细;对于高血压、Marfan综合征等高危人群应引起足够重视,CT血管造影可作为急诊AD患者确诊的重要依据,StanfordA型患者应尽早手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因微创、安全等优点,目前已成为StanfordB型夹层的首选治疗。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诊断治疗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24h内的病死率高达21%[1],且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心肌梗死、急腹症等,误诊率高达50%[2]。为提高急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及减少病死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收治并确诊的AD患者21例的临床治疗,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48-72岁,其中gt;60岁15例(51%)。StratfordA型15例,Stratford型6例。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gt;10年者16例,lt;10年者5例;Marfan综合征6例,糖尿病9例。所有的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CTA、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或MRI、DSA)确诊为AD。
1.2方法
详细记录21例确诊为AD的患者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既往病史、分析其疼痛发作的特点、发病时的血压水平、注意是否有四肢血压不对称,以及相应的胸、腹部等症状、体征。
2结果
2.1诊断
本组病例中早期确诊18例,延误诊断或误诊3例,初诊误诊率14%,其中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1例、急腹症1例、胸腔积液1例。误诊原因皆因患者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就诊或因症状不典型。所有患者(包括误诊后再行检查)均行急诊CTA检查,均可见真假二腔形成、DSA检查14例,均明确诊断为AD,诊断符合率100%。同时行心超检查7例,有2例未检出,后经CTA确诊,心超诊断符合72%。(图为1例患者增强CT及CTA检查)
2.2临床表现
典型撕裂样疼痛为首发症状的AD患者15例,疼痛部位见于前胸者8、上腹部,均有向背及腰部的放射痛,1例表现为肩背部酸痛并有腹胀、腹痛、出汗类似胆囊炎发作,2例表现为胸痛、胸闷、出汗、伴濒死感,心电图检查提示有特异性ST-T改变,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均有升高,再行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主动脉内红、蓝血流信号,考虑为真假双腔,最终经CTA确诊。2例患者无任何相关AD的临床表现,对本组病例见表1:
表1-21例AD首发症状
2.3转归
21例患者中急诊死亡4例,且多死于瘤体破裂,病死率达19%,外科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7例,内科药物保守治疗6例,转介入科行支架植入术8例,患者治疗后症状均好转,病情稳定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5d。
3讨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由于遗传或代谢性异常导致主动脉中层囊样退行性变,动脉中层弹力纤维断裂,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延伸剥离而引起的严重心血管急症,是急诊科最凶险的危重症之一。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Marfan综合征是AD的重要促发因素,以高血压为最重要的易感因素,约80%的AD伴有高血压[3],多见于60-70的老年人,但也有研究[4]发现年轻AD夹层的发生也与高血压明显相关。因此对急诊有突发胸痛伴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应高度警惕主动脉夹层的可能。
表2-治疗及转归情况
HuganPG[5]报道及早对AD进行确诊,并积极干预,可使病死率降至17%-18%,因此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存活率极为重要。90%的AD发病时有典型的首发症状,即位于躯干中线部位的突发持续剧烈的撕裂样疼痛[6],且常规剂量镇痛剂多不能缓解。其他症状可伴有晕厥、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当发生破裂出血后,出现血压下降,颜面苍白、皮肤湿冷等休克表现,但疼痛与血压下降不平行;典型体征为双上肢血压明显不对称;对于典型剧烈疼痛患者,急诊医生一般能引起重视,较少漏诊。而另有10%-15%的无痛性AD,发病时无明显疼痛症状,表现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脑梗死、血性胸腔积液等少见症状,临床容易误诊及漏诊,据报道无痛性AD患者初次就诊误诊率高达38%[7]。本组2例(9.3%)患者就诊时无任何与AD相关症状,1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骨折结合bFGF纤维蛋白胶复合物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实验探究.doc
- 心主血脉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探究.doc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其在肿瘤探究中应用.doc
-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进展.doc
- 心力衰竭患者中脑钠肽作用及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doc
- 心力衰竭大鼠脑脊液及血清瘦素改变探究.doc
- 心力衰竭患者尿NT-proBNP测定临床价值.doc
- 心力衰竭某些现代观念进展及启迪.doc
- 心力衰竭时相关受体及细胞因子实验及临床中医药探究进展.doc
-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TNFα、IL6、IL10水平及心功能状态关.doc
- 高中生虚拟现实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创新策略研究论文.docx
- 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论文.docx
- 小学科学课堂提问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docx
- 初中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的教学实践论文.docx
-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与拓展论文.docx
- 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教学效果探究论文.docx
- 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论文.docx
- 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教育对初中生历史思维方法培养的作用研究论文.docx
- 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历史事件分析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docx
- 校园雕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