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1-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新人教版选修4.DOCVIP

高考历史总复习-1-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新人教版选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总复习-1-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新人教版选修4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1-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新人教版选修4 1.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一 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材料二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 ……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今,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四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材料中辩证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依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三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根据是什么? (5)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2.(南京市2010届高三期末调研,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五年七月戊申,初令天下决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其日尚食进蔬食,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史臣曰: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徵之日。……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三 贞观十一年,上作飞山宫。……贞观二十二年,上营玉华宫,……备设太子宫、百司,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 ——《资治通鉴》 材料四 贞观二十二年,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且曰:“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汝……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唐太宗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写作《帝范》的目的。 (4)依据上述材料中唐太宗的言行,对其作简要评价。 解析:第(1)问原因:材料一体现了存百姓的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材料二体现慎用刑法;善于用人、纳谏。第(2)问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对比材料一容易判断。第(3)问从“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获得认识。第(4)问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原因:存百姓,与民休息的民本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慎用刑法;善于用人、纳谏。 (2)变化:大兴土木,耗费巨资。 (3)目的:总结反省,告诫后世;以求长治久安。 (4)评价: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具有自我反省(批判)的良好品质;作为封建君主不可避免出现了骄惰奢纵的行为。 3.(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十五年(1696年),圣祖亲征,噶尔丹窜死,朔漠平。 ——《清史稿·地理志》 材料二 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春正月戊申,诏封后藏班禅胡土克图喇嘛为班禅额尔得尼。 ——《清史稿·圣祖本纪》 材料三 康熙帝谕令:“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 ——《圣祖实录》 材料四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有效处理民族关系采取的措施与意义。 (2)据材料三,康熙帝是如何认识尼布楚地区的地位的?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3)据材料四,康熙为什么拒绝郑氏的请求?康熙帝是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有何意义? 解析:第(1)问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列出重大事件;意义方面应从维护民族统一的角度思考。第(2)问分析关键词“皆我所属之地”,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角度解析。第(3)问从高丽(朝鲜)与中国清朝的关系角度分析;结合史实,分析解决措施及意义。 答案:(1)平定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尼布楚、黑龙江一带是中国的领土,不可侵犯。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中俄东段边界。 (3)导致台湾独立,严重损害国家主权。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