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胞宫源流浅考
胞宫源流浅考
摘要:胞宫首见于宋·朱肱《类证活人书》,为中任督三脉之系,带下所出之处,藏泻有时,变化有度,气血按时而下乃成月事,亦能媾精成胎,失常致经水不调,艰于胎产以及带下瘢瘕诸疾。引证文献,明其源流,昭其演变,对胞宫作一溯源疏流,以丰富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胞宫;考证;中医学术发掘
胞宫首载于宋·朱肱《类证活人书》:“黄龙汤,治妊娠瘟疾,寒热头痛,嘿嘿不欲饮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人胞宫,寒热如疟。”探胞宫之史,考胞宫之用,言胞宫之伤,为继往圣之论尽绵薄之力。
1、胞宫之常
1.1奇经之系冲任督三脉皆起于胞宫。《素问·五音五味》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类经》日:“中极,任脉穴名,在曲骨上一寸,中级之下,即胞宫之所。”张介宾注云:“少腹,小腹也,胞宫之所居”,任脉起于中极之下,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具源于胞宫。此后,明清医家在《类证治裁》、《本草述钩元》及《理瀹骈文》等医籍相关章节中亦多援引张介宾的观点。冲任受脾肾先后二天的滋养。汇聚十二经气血,若冲任之气通。胞宫则可得脏腑之气血以充养。加之督脉主一身之阳经.冲任维系阴阳平衡,二者共同维持胞宫的正常生理功能。《本草问答》(清·唐宗海)亦指出:“盖血生于后天,属任脉.下交胞宫”,“气生于先天,属肾脉,下交胞宫,合血变精达于冲任二脉”。三脉为气血运行之通道。胞宫为气血出入变化之地,三脉为病.则“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1.2带下之出胞宫,带下之所出之处。明·《妇人规》提出:“白带出于胞宫。精之余也。”带下,出于胞宫,女子生而即有,为肾精所化,任脉所司,经督脉温煦,带脉约束,达于胞宫,出入变化,下流成带,化为女子津津常润之物,润泽阴窍,助男女阴阳和合,媾精育胎。《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其明确指出.五谷之精微和为膏脂,上而补益脑髓,下而充养润泽阴户,为女子正常生理难以或缺之物。
2、胞宫之用
2.1经水之源经本于胞宫。胞宫,奇恒之府,出纳精气,具脏与腑双重功能,亦藏亦泻,变化有度,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事一月一行。女子二七,脏腑气血充盈、肾气充实、天癸成熟,加之任脉气通、冲脉血盛,下注于胞宫,藏泻有期,转化有时,经水应期来潮。如若胞宫藏泄失职,血室不充,冲任闭塞,气血不能按时下行,则月事难以按期。清·唐容川有言:“胞宫乃肝之所司,精与血皆藏于此,治血者必治胞,治精者亦必治胞。”精血皆藏于胞,治病求本,治血治精皆本于胞,因此经病可从胞宫论治。
2.2嗣育之室生殖繁衍乃生命延续之源。《说文解字》中释:“胞,儿生裹也,从肉从包”,引申有包裹胎儿之意.为胎儿所育之地,贮藏女子精气,是生殖繁衍重要所在。“宫,室也”,居住、储物之处。《妇人规》认为:“凡妇人怀孕者,皆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清代唐宗海直言:“胞宫为胎所占”,为妇人妊娠之所,胞胎所孕之地。妇女精血所藏之处。而妇人以血为本,血旺则经调子嗣,胞宫气血充实,藏胎儿于内。男女媾精,胎孕乃凝,精血由任脉下行充养胎儿.月经不潮胞胎日长。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督脉功能协调,胞宫藏泻有期,则两精相搏,育而有子
3、胞宫之伤
3.1藏泄失职清代张璐曾在《张氏医通》中云:“带下之证,起于风气寒热所伤,人于胞宫,从带脉而下,故名为带。”胞宫为风气寒热六淫所伤,“或湿热下流,或风入胞宫”,水谷之气不化生经血而为经水,反聚而为湿,伤及带脉,带脉失约,下流于阴股,赤白之证见。亦有《竹泉生女科集要》中继承了傅青主“夫带下俱是湿证”的观点,湿邪从任脉、带脉下入胞宫,从子户而出,发带下之证。同时,胞宫乃经血所出之地。当胞宫闭塞不通。藏泻失职,冲任所聚之经血壅塞,则精血难以按期下行,或是月经愆期,或是经量过多、过少,甚或崩漏、闭经。就如《普济方》所言:“盖肝乃血之府库,肝既受病,经候衍期,或多或少,或闭断不通,胞宫堙塞。”
3.2艰于孕育胞宫伤而难孕。“欲绵瓜瓞,当求基址”(《妇人规》),胞宫为妇人藏胎之所,育瓜之地,若为子嗣之谋,当先养胞宫基址,基址不谋,安望稻黍。明·庄履严在《妇科百辨》中指出:“有湿痰留滞胞宫而不受胎者。有肥盛妇人躯脂闭塞子宫而不受胎者。”《金匮方歌括》也曾记载:“夫瘕病之人,其经月当不利,经不利,则不能受胎,兹前三月经水适利,胞宫净而胎可结矣。”《温病条辨》以及清·张炳承《成方便读》等书中,提到临床常见脂满、虚寒、痰湿留滞、跌扑金刃、瘀血等邪侵胞宫的情况下,难以阴阳和合,受纳精气,藏精以育胎。《类证治裁》日:“胞宫血涸,胎形不长”,胞宫之基无以养,正常生理功能无以维系,胎不得滋养,则胎萎不长、滑胎、子死腹中。
3.3邪陷胞宫胞宫一词本源于《类证活人书》:“产后伤风,热入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