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一百年日本《仪礼研究概况—1900-2010年之回顾与展望.PDF

近一百年日本《仪礼研究概况—1900-2010年之回顾与展望.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近一百年日本《仪礼研究概况—1900-2010年之回顾与展望

※研究動態※ 近一百年日本《儀禮》研究概況 —1900-2010 年之回顧與展望   工藤卓司* 前 言 《三禮》之中,《儀禮》位居於特別的位置 ,是因為與 《周禮》、《禮記》兩書相 1 比 ,《儀禮》幾乎沒有文獻上的懷疑 ,被認為是 「最有本質性的書籍」。可是 ,《三 禮》之中最難讀的也是 《儀禮》,宋張載(1020-1077) 曾說 :「看得 《儀禮》,則曉得 2 《周禮》與《禮記》。」因為《儀禮》頗為難讀 ,且後來之人較重《禮記》,所以讀《儀 禮》者逐漸減少 ,造成文本上的混亂 ,又使得 《儀禮》更加難讀 ,造成惡性循環 。 尤其是元朝 ,從科舉科目中除去 《儀禮》,結果以後幾乎無人認真讀 《儀禮》了。 清儒顧炎武(1613-1682) 曾指出明監本的粗劣 ,此背後可能存在著科舉制度的影響 。 另一方面 ,如唐韓愈(768-824) 云 :「余嘗苦 《儀禮》之難讀 ,……然文王、周 3 公之法 ,粗在於是 。」明郝敬(1558-1639) 也說 :「《儀禮》者 ,禮之儀 ,周衰禮亡 , 本文為筆者於民國97-99 年擔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人員時所撰寫,承蒙蔣秋華 教授懇切指教 ,並由匿名審查人提供寶貴意見,特此致謝 。 * 工藤卓司,致理技術學院應用日語系助理教授。 1 原文 :「儒家基本的經書一、《周禮》《禮記》合三禮稱、他二 禮比最本質的書。」池田末利 :〈儀禮〉,日原利國編 :《中國思想辭典》(東京 : 1984 80-81 研文出版社 , 年),頁 。 2 〔清〕朱彝尊原著 ,林慶彰等編審 ,侯美珍等點校 :《點校補正經義考》(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 1998 4 573 哲研究所籌備處 , 年),第 冊 ,頁 。 3 1965 〔唐〕韓愈 :〈讀儀禮〉,《昌黎先生集》,收入《四部備要 ‧集部》(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 年), 229 11 15-16 第 冊 ,卷 ,頁 。 133     ‧ ‧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二十三卷‧第三期 研究動態 4 昔賢纂輯見聞,著為斯儀 ,非必盡先聖之舊 ,然欲觀古禮 ,舍此末由矣。」 《儀 禮》雖為難讀的文獻 ,但確實提供我們許多中國古代相關的資料 。《儀禮》中可看 出大量中國古代風俗的痕跡 。當然這些不盡然是在當時現實社會施行 ,一定也包括 古代的理想 ;因此我們研究中國思想、歷史、文化時 ,不該將之忽視。 日本如何看待 《儀禮》?因為日本與中國在社會上有不同之處 ,所以 《三禮》 之學在日本不甚盛行 ,特別是 《儀禮》和 《周禮》。六世紀的日本文獻中,未發現 明確記載證明 《儀禮》何時由何人傳到日本 ,說 「禮」時大部分是用 《禮記》的文 辭 ,可能是受唐朝的影響 ,《五經》先傳到日本的關係5 。到了七世紀 ,《養老律 。。 令 ‧學令》有 :「凡經 ,《周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 秋左氏傳》,各為一經 。《孝經》、《論語》,學者兼習之。」又云 : 凡教授正業:《周易》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