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中国古代哲学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共同编著。《汉书.艺文志》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刘安(前179—前121年),汉高祖刘邦之孙厉王刘长之子,为淮南王。 * 桓,huán。桓谭(约公元前23年-公元50年):东汉琴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宿县西北)人。桓谭(前?-公元56) 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哀帝、平帝间,位不过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刘玄即位,诏拜太中大夫。光武帝时,任议郎给事中。因坚决反对谶纬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险遭处斩。后被贬,出任六安郡丞,道中病卒。他把烛干比作人的形体,把烛火的精神,提出“以烛火喻形神”的有名论点,断言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独立存在,正如烛光之不能脱离烛体而存在一样。王充称道他的著作是“讼世间事,辨昭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论衡·超奇》)对后来无神论思想发展有所影响。著作有《新论》二十九篇,早佚 。现传《新论·形神》一篇,收入《弘明集》内。《新论》以清严可均辑本较好(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另有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今存《仙赋》、《陈时政疏》、《抑谶重赏疏》等文(见《艺文类聚》及本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五卷,已佚。传见《后汉书·桓谭传》。 桓谭的父亲是汉成帝时的太乐令,桓谭通音律,擅弹琴,他对音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那些徒具形式的雅乐很是反感。据史书记载:刘秀即位后,广纳贤才,当时的大司空宋弘举荐了桓谭,桓谭面见光武帝时弹了一些民间琴曲,光武帝龙心大悦,就让他做了掌乐大夫。 由于桓谭“颇离雅操而更为新弄”,遭到了当时保守势力的攻击,大司空宋弘更是大为生气,他斥责桓谭在帝面前“数进郑声以乱雅颂”,并威胁他不得在武帝面前再弹新声。后来,光武帝举行宴会时,让桓谭弹琴,桓谭举止失措,令帝奇怪,宋弘趁机讲了一通雅颂之道,自此,光武帝渐渐疏远了桓谭。 汉代崇尚神仙方士,而桓谭对此非常反感,因为他反对光武帝的谶纬迷信,以致被加上“非圣无法”的罪名,罢官流放,死于途中。 桓谭著有《新论》一书,其中的《琴道篇》是琴学专著,原书已失传,清代有几种辑佚本。《琴道篇》包括琴论、琴史和琴曲解说等几个方面,据《后汉书. 桓谭传》记载,此篇并未写完,是后来肃宗命班固续成。琴论方面很多地方反映了儒家的音乐思想,与别处记载的桓谭的音乐思想相抵触;琴史则介绍了师旷和雍门等琴人;琴曲共介绍了七首:《尧畅》、《舜操》、《禹操》、《文王操》、《微子操》、《箕子操》和《伯夷操》,每首作品不仅介绍了主题思想,还指出了它们的音乐特点。 * 缜,zhěn * * 词 目 急功近利 发 音 jí gōng jìn lì 释 义 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 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新华网马德里5月3日电 西班牙埃菲社2日发表一篇报道称,传统儒家思想正重新回归中国,中国人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变化。????文章称,20多年来,全力发财致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传统儒家思想的回归使“急功近利文化”开始消退。从媒体大量报道对孔子的祭奠活动,到小学开始教授儒家思想等措施,无不表示出孔子思想重新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北京也在建立庞大的汉语教学网络,让汉语走向世界。????报道认为,中国政府意识到,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会导致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来解决。讲求道德、公正和廉洁的儒家思想成为今天中国政府遵循的治国思想。????中国的企业家也认识到,应该把儒家思想引进到企业管理中。为给企业家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北京某高校开设了“儒家文化与企业家管理”研修班,培养企业家“良好的行为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报道援引儒学专家的话说:“我们很高兴看到人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也能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 *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 *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在东周帝国的首都洛阳担任“守藏室之史”(等同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