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红之印象》的创编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舞蹈《红之印象》的创编与实践

舞蹈《红之印象》的创编与实践 陈苏君 “自主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舞蹈教师,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学习,涉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才能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下面我将结合专业,通过自主学习与实践,谈谈舞蹈《红之印象》的创编与实践。 一、创作动因 1、表达与传递“红色”的气息 我一直想以“红”为题,创编一个舞蹈。因为在中国,“红”意味着热烈、吉庆、兴旺、成功;意味着忠诚、勇敢、浪漫、性感……,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的是红色的国旗、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条幅,“红”满载着中国人民对奥运的企盼与热情,洋溢着中国人民节日的喜庆与骄傲。尤其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以中国红为底色,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使“京”字像飘动的绸带,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既蕴含着浓重的中国韵味,又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透过这个会徽,我看到了舞动红色的人。我陶醉在这片“中国红”中,红色让我有时是内心充满了斗志的战士,有时是充满喜悦的初嫁红妆女,有时是那绚丽的一簇火光,有时是那翻飞的浪花……,我变得焦躁不安,兴奋难眠,我要创编一个表达与传递“红色”的气息的舞蹈。 2、中学及舞蹈队情况分析 2009年是建国六十周年,用“莺歌燕舞”来表达中学生的爱国之心、感恩之情、发奋学习、振兴中华是庆祝活动的一个主题,与我创作以“红”为主题的欢庆舞蹈的心愿紧密相连。表达欢庆的舞蹈很多,大秧歌、红稠舞都是经典之作。当代的中学生,他们活泼向上、充满激情、富有朝气;他们思想开放、目光远大、富于表现;他们见多识广,喜欢飘洒,富于创新。选用何种舞种?配以何种音乐?采用何种道具?身着何种服饰……,成为我构思的重点。显然,选用民族舞可以,因为各民族共庆;但我国的民族舞很多,类似“爱我中华”那样的大规模、大人力、大投资歌舞是一个中学力所不及的。 二、创作思路 (一)确立表达的主题 舞蹈作品的创作要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舞蹈的姿态、动作、造型,与舞蹈意境融洽的音乐,以及营造出特定氛围的舞美灯光,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展示舞蹈的独特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红之印象》①(以下简称“红”舞)的创作应体现一种积极向上、催人奋进、鼓舞人们斗志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应能使人深切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使人迸发无穷的力量,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思考、推敲、磨合,我确立表达的主题——表现生命的张力,这既符合当代中学生的生理,也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 (二)舞种的选择 顺应中学生的审美追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经反复深思,我确定选用当代舞这一舞种。因为当代舞的内容和形式自由,它广泛吸收而又不拘一格地运用中国传统舞蹈素材和外来艺术素材,该舞种追求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民族审美情趣,既符合“红”舞的主题,贴近当代中国火热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的精神风貌,也符合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容易受到教育人、鼓舞人的效果。 (三)舞蹈的结构 主题和舞种确定之后,就涉及到搭建舞蹈结构的问题。舞蹈结构是一部作品的框架,应根据主题需要,按照当代舞的脉络,通过对各部的分配和布局,将舞蹈的主体展现出来。我确定的该舞结构是“导入部----主要部A----联结部----主要部B ----主要部A----结尾部”。开始先由安静的舞段(导入部)进入,强有力地打出主题(主要部A),热烈地迸涌,流动起来(联结部),随之一下子变得紧张有序(主要部B),然后再让它强盛(主要部A),最后构成绚丽的绽放(结尾部)。 (四)舞蹈语言 舞蹈动作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关键所在。动作有无限种可能性,选用和创造合适的动作才能真正地表达生命的力量。我采用了艺术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策略——陌生化。②陌生化是通过对常规艺术形式的创造性颠覆,将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重新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富有生气的新鲜感觉,从而创造一种新奇强烈的效果。“红”舞的动作素材源于中国古典舞中的“三圆”运动轨迹(平圆、立圆、八字圆)和红绸,充满了灵动飘逸的美感,她是中国古典舞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是人所熟悉和喜爱的。但也不能直接照搬到当代舞中,而应结合现代舞的编舞技法进行编排,力求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有机结合,达到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对此我进行了动作的分解编创:一方面我尝试用一根红绸作为道具,但红绸很软,没有一定的发力很难将它舞动起来。生活中健身的大叔大妈们舞动的彩色长绸扇,触动了我的灵感,经过实践,确定用红色长绸扇作为这个舞蹈的道具。另一方面,在“红”舞中我将现代爵士舞的动作元素与中国古典舞的划圆轨迹结合,让熟悉的舞蹈动作元素变得新颖独特,使之产生一种富有动感而又纯朴的舞蹈形式。在动感强的音乐的配合下,动作呈现出来了另外一种风格,有着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的强烈对比,极富动势和现代感。 舞蹈构图是舞蹈语言在舞台上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