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画中的汉代农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汉画中的汉代农业   摘要:汉代人们一方面兴修水利,保证农业灌溉,同时在大自然无常的状态下,原始的巫术情绪仍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在汉画中主要表现在通过祭祀、祈雨来祈求风调雨顺和对旱巫的憎恶。在汉代石画像中常见的“河伯出行图”,反映出劳动人民对于神话传说中主宰黄河水患的水神的迷信和敬畏。   关键词:汉代农业;农业制度;徭役;画像;拓片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较早发源于黄河流域。从汉代起,农业制度沿袭秦以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朝廷重农减赋,扶植农业发展;采用牛耕,大量制造并使用铁制工具;兴修水利,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农业技术方面,从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直到收获,积累了一整套经验,汉代农业产量较先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繁荣的农业经济,解决了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等其他经济的发展,为汉代政治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纵览汉代画像石和拓片,我们可以感受到,汉画像正以活生生的形式,为我们再现一场场有内容、有温度的丰富的汉时生活画卷,让我们不得不折服于先人的智慧,叹服于中华文化起始之早。下面,就从汉画的视角看一看汉代农业和人们的生活。   土地集中造成庄园经济和大地主阶层出现   汉代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耕者有其田,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纳耕地税、人口税、丁税等赋役。   由于汉高祖刘邦在汉初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汉代的田赋轻,对土地所有者尤其地主有利,具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也得到一定好处。即使这样,封建剥削残酷,在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农民不得不出卖土地。土地兼并使土地越来越集中,产生了社会大地主和富豪阶层。   在已经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中,既有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原始小农劳作,也有集体耕作的场景,这充分证实了在当时小农户经济盛行的同时,出现了地主和雇佣农民阶层。   在四川德阳县出土的《芟草播种》画像砖中,六位农夫装束者在农田劳作,右四人双手挥钹镰芟草拨土,也有说是在砍削秸秆,左二人执钵(装种用)撒种。目前,普遍认为该图是东汉大地主庄园中农业生产的情形。   土地允许自由买卖所造成的土地集中,使得大地主和富豪阶层出现。他们生活腐化,广宅第、治园池、衣锦绣、设钟鼓、备女乐,尽情挥霍,许多汉代生活宴飨画像石和拓片都?槲颐钦瓜至艘恍┑笔钡纳?活场景。   兴修水利重视灌溉发展集约农业   汉代农业主要作物为水稻,农业生产离不开风调雨顺和水利灌溉。汉代水利治理突出的成就是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治理黄河,使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害。武帝时期,在关中开凿了几条较大的灌溉渠――漕渠,缩短了一半漕运时间,使沿渠两岸万余公顷土地受益。汉代发明“井渠法”修龙首渠,后有六辅渠、白渠等一批水利工程的修建,大大便利了农业灌溉。西汉的农业经济也因此由雨养农业向灌溉农业发生转变,促进了高度精细的集约农作体系的发展。   汉代时期,人们一方面兴修水利,保证农业灌溉,同时在大自然无常的状态下,原始的巫术情绪仍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在汉画中,主要表现在通过祭祀、祈雨来祈求风调雨顺和对旱巫的憎恶。在汉代石画像中常见的“河伯出行图”反映出劳动人民对于神话传说中主宰黄河水患的“水神”的迷信和敬畏。这样的画像在河南南阳唐河针织厂石墓、南阳市王庄汉画像石墓都有出土。   汉画像石墓中的《风雨图》刻画了跪地吹风的风伯和抱罐倾雨的雨神,栩栩如生,象征了汉代人们对于风调雨顺的渴望和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南阳市英庄乡出土的《西门豹除巫治邺》汉画像,也是将历史上有记载的人物故事用于墓葬装饰,侧面反映出水利治理对于汉代生产的重要意义。   在南阳汉画中还有虎食女魃图,左刻一熊,右刻一翼虎,张口展翅扑食女魃。这便是驱魔逐疫的神物――虎来噬食旱鬼,解除旱灾。类似这种画面在汉画中还有,说明汉代人们有借助虎之神力来避旱的巫术存在。   汉代农业技术   从已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的汉画像石上可知,当时牛耕已很普遍,不仅中原地区在使用牛耕,远至甘肃、内蒙古、广东等边远地区也已使用牛耕。大多数是二牛抬杠,也有少数用一牛的,还有马耕。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说:西汉“赵过始为牛耕”。《汉书?食货志上》载: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推广牛耕和“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进而各郡“遣令长、三老、力田及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赵过推行的“代田法”,是“用耦犁,二牛三人”。   《牛耕点播图》1962年出土于陕北绥德县。画面上,一根横木架在两头牛的胛背,两牛共挽一犁,扶犁者身高力健,扬鞭跨步,威风凛凛;后边有一小人,亦步亦趋,全神贯注,手正伸入布袋掏籽点种。两头牛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姿态矫健,形象逼真、传神,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上不可多得的耕牛形象。整个画面浑厚大气、和谐,艺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