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配合护理治疗120例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护理治疗120例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中医头针、体针配合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偏瘫120例,疗程3个月。结果 痊愈36例,显效42例,好转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结论 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中医头针、体针配合护理等综合治疗,是当前治疗中风后遗症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 针刺; 护理; 中风; 疗效观察
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中风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后多留后遗症[1~4]。近年来我们收治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采用头针、体针配合中医护理治疗3个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病患者,为住院和门诊患者,男75例,女45例;年龄最小者37岁,最大的67岁;左侧偏瘫53例,右侧偏瘫67例;脑出血致偏瘫39例,脑梗塞致偏瘫52例,脑血栓形成致偏瘫16例,脑栓塞致偏瘫13例;病程1个月至半年居多,这些病人均经CT或MRT检查确诊;均在病情稳定后给予体针和头针治疗。
1.2 治疗方法[5~7]
1.2.1 体针 取手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督脉经穴,取穴配合特定穴。 处方:头部取百会、风池(病变对侧)、廉泉,伴有口角歪斜的患者加合谷、地仓、颊车、内庭、太冲。对失语病人加哑门、廉泉、通里、地仓、颊车。上肢: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昆仑。胸背部膻中、膈俞。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每次辨证施治取穴7~8个,均取患侧,用32号毫针,采取快速进针,提插得气后留针3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2天,续下疗程。
1.2.2 头针 选取患者头部相应的病变对侧运动区为主,并配合足运感区,失语者加用失语区。具体方法是:用28号毫针,采用坐位或卧位,局部进行消毒,针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皮下或肌层,然后沿刺激区快速推进到相应的深度,其间捻转2~3次,每次捻针1~2min,以每分钟60~100转,局部有热麻感后,留针20~30min,留针过程中嘱患者尽量活动患肢,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也可以和体针交替进行治疗。
1.2.3 护理 休息:一般病人卧床休息,病室环境整洁、温湿度调节适宜,安静无噪音,病房适度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重症者,肌力0~Ⅱ级的病人要经常更换卧位,用樟脑酒精按摩受压部位,避免褥疮的发生。饮食:一般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油腻刺激之品,避免损伤脾胃,多吃瘦肉、鸡蛋、鱼、豆制品、牛奶等食物,保证营养。大便: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过度,诱发血压上升,中风再发。便秘者,可适当饮用番泻叶等通便中药或用开塞露或低压灌肠,以保持大便通畅。精神护理:多与病人交谈,以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中风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协助病人生活护理,帮助病人解决困难,以免肝气郁结,气血瘀结,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病情。怒伤肝,肝阳上逆,肝风内动,诱发再次中风。功能锻炼:中风病人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为了预防肢体畸形和挛缩,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病人肢体轻瘫鼓励其主动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早期给护架、足架以防垂足,垂腕。重瘫病人进行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如握拳,肢体的屈伸,逐渐增加活动量,可搀扶病人练习走路,上下楼梯,锻炼时护理人员在旁边守护,避免病人摔伤。恢复期做按摩,被动运动。按摩可调节运动中枢兴奋状态,改变肌张力,开始以轻柔手法,防止强刺激而引起疼痛。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痊愈: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流涎等症状消失,言语清楚,瘫痪的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行走自如,生活自理;显效:瘫痪肢体、口眼歪斜、流涎、语言蹇涩明显恢复,语言欠清晰,肢体肌力提高到4级,生活基本自理,小部分需人帮助;有效:瘫痪肢体活动,口眼歪斜及语言蹇涩均有好转,语言迟钝,虽能行走,但独立行走有困难,需人随时照料;肢体功能恢复1~2级,生活不能自理;无效:体征和症状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语言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无改善者,治疗1个月后改用其他方法。
2.2 总体疗效 本组120例患者均治疗3个月后,按照上述疗效标准判定,结果:痊愈36例,显效42例,好转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65岁,某城关镇居民,因下地干活,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检查:血压190/120mmHg。诊断为脑溢血。收入住院治疗。经西医抢救及对症治疗2个星期,患者血压降至160/90mmHg,住院部邀请针灸科会诊。患者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流涎、半身不遂等。治疗体针交替选用哑门、风池(对侧)、肩三针、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地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