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临床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临床价值

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临床价值   作者:李慎江,赵勇,吴寿臣,刘德斌,梁文杰,徐向东 崔学峰,蔺大伟,朱岩,朱峰 【摘要】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资料。41例做了CR,22例做了CT,31例均做了MRI。[结果]41例中38例CR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及椎间隙狭窄或消失,30例CR片可看到软组织阴影。22例CT均清晰显示了钙化,22例CT检查附件均未见明显异常,21例CT清晰显示椎体骨质改变,20例CT显示了软组织阴影。31例MRI均显示软组织均受累,附件均未见受累,其中29例椎间隙狭窄或消失。病变T1WI均以低信号为主,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结论]CR片仍为脊柱结核的基本检查方法,CT较好显示了结核的破坏范围及细微钙化,MRI对显示结核的侵犯范围、软组织异常及椎间盘异常有明显优势。三者相结合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CR; CT; 磁共振成像   目前,全球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球目前每年新增800~1000万〔1〕。我国是结核高发国家之一,脊柱结核致残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脊柱也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且肿瘤种类繁多〔2〕。很多脊柱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3、4〕,需要与很多疾病,尤其是脊柱骨肿瘤鉴别,影像诊断在脊柱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像设备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CR、CT和MRI在国内已较普及。如何合理、恰当将这些先进设备用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就成为脊柱结核影像诊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评价CR、CT、MRI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筛选出2004年3月~2006年1月间连续受检的脊柱结核患者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8~81岁,平均35.5岁。)。41例均做了CR,22例做了CT,31例做了MRI。临床表现有胸背、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有低热盗汗者20例,病程1周~3年不等。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1.2 影像学检查   采用GE Path Speed CR,Kodak 8100干式激光打印机,日本岛津630 mA X线机,影像板大小为35 cm×43 cm,35 cm×35 cm,24 cm×30 cm。   CT采用Philips Secura螺旋CT机,球管电压120~140 kV,球管电流140~280 mA层厚、间隔5~10 mm,常规软组织窗,骨窗重建。   MRI采用Simens Tnoves 1.5超导磁共振机,颈线圈、腰线圈,行SE序列T1WI、T2WI和STIR扫描,行轴、矢和冠状方向成像,层厚5~8 mm,层间距0.5~1.0 mm,T1WI TR/TE=460~490/12 ms,T2WI TR/TE=3 200~4 000/100~120 ms,STIR TR/TI/TE=2 000~2 200/120/35 ms。对比剂采用先灵公司生产的马根维显(Magnevist),剂量20 ml。   2 结果   2.1 病变累及范围   41例患者涉及颈椎2例(4.9%),胸椎11例(26.8%),胸腰段9例(22.0%),腰椎17例(41.5%),腰骶椎2例(4.9%)。   2.2 CR片表现   41例中38例CR片清晰显示73个椎体骨质不规则破坏、增生、硬化,但较小骨质改变CR片显示很困难,本组病例中有2例CR片未能显示椎体较小鼠咬样破坏。38例CR片清晰显示椎间隙狭窄或消失,37例椎间隙狭窄,1例椎间隙消失。30例CR片可看到椎旁软组织阴影,未能明确有无砂粒样钙化灶。   2.3 CT表现   22例行CT扫描病例均清晰显示椎旁软组织钙化,21例钙化呈多发、散在砂粒样钙化。22例CT检查附件均未见明显骨质改变(破坏、增生、硬化)。21例CT清晰显示42个椎体骨质不规则破坏、增生、硬化改变。20例CT显示了不规则软组织异常阴影,密度不均匀,9例寒性脓肿形成。   2.4 MRI表现   31例软组织均受累,16例寒性脓肿形成,15例可见到异常软组织影。软组织异常位于椎体周围,主要是前方和两侧,脓肿多呈流注状。31例附件均未见明显受累,形态、信号均未见明显异常。29例31个椎间盘受累,28个椎间隙狭窄,1个椎间隙消失,2个未见明显形态学异常,仅表现为椎间盘信号异常。31例67个椎体有异常表现,60个椎体呈不规则骨质破坏,7个仅表现为信号异常。病变累及的软组织、椎间盘及椎体,T1WI均以低信号为主,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