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治疗儿童伤寒38 例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氧氟沙星治疗儿童伤寒38 例分析

左氧氟沙星治疗儿童伤寒38 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索儿童伤寒治疗的有效途径,开辟治疗领域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8年3月收治的38 例确诊为伤寒病例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在发冷、发热、恶心、呕吐、头疼、咳嗽等方面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儿童伤寒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开创了儿童伤寒治疗的新方法,尽管对其在儿科领域应用有不同争议,但对伤寒治疗却是有效的途径。本组病例用药后经0.5~1年的随访观察,未发现关节肿胀、疼痛及跛行等不良反应。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伤寒;儿童 长期以来,小儿伤寒传统治疗方案中,由于氯霉素毒性大,氨苄青霉素耐药而被第三代头孢菌素取代,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为了探索儿童伤寒治疗的有效途径,2000年11月—2008年3月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儿童伤寒38 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8 例,男23 例(60.53%),女15 例(39.47%),7~9 岁14 例(36.84%),9~14 岁24 例(63.16%)。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夏秋季为主。   1.2 临床表现   发热38 例(100%),不规则热29 例(76.32%),稽留热4 例(10.53%),弛张热5 例(13.16%),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23 例(60.53%),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等)12 例(31.58%),头痛10 例(26.32%),玫瑰疹4 例(10.53%),黑便2 例(5.26%),肝肿大32 例(84.21%),脾肿大28 例(73.68%),舌苔黄厚20 例(52.63%)。   1.3 并发症   肝炎10 例(26.32%),肺炎6 例(15.79%),肠出血2 例(5.26%)。   1.4 辅助检查   1.4.1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4.0~10)×109/L者26 例(68.42%),白细胞lt;4.0×109/L者6 例(15.79%),白细胞gt;10×109/L者6 例(15.79%)。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者25 例(65.79%),血清谷丙转氨酶gt;40 U。10 例(26.32%),总胆红素gt;17.10 μmol/L(参考值为3.42~17.10 μmol/L)者10 例(26.32%),血培养阳性者21 例(55.26%),药敏试验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    1.4.2 胸部X线检查   本组胸部X线拍片提示支气管肺炎者6 例(15.79%)。   1.4.3 B超检查   B超报告肝肿大32 例(84.21%),脾肿大28 例(73.68%)。   1.5 诊断   依据袁成文主编《儿科诊断治疗学》[1]伤寒诊断标准诊断。   1.6 治疗方法   一经确诊即给予左氧氟沙星10 mg·kg-1·d-1分两次静脉滴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关节有无肿胀、疼痛、跛行,定期查尿常规及肾功能,合并肝炎者加能量合剂、保肝等治疗,肠出血者予止血药。   1.7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用药3~7 d,体温下降,发冷消失,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失,呼吸道症状(咳嗽等)消失,无头痛、肝脏、脾脏缩小。有效:用药3~7 d上述症状减轻。无效:用药3~7 d,上述症状无改善。   2 结 果   显效26 例(68.42%),有效9 例(23.68%),无效3 例(7.89%),总有效率92.11%。   3 讨 论   左氧氟沙星作为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一样,该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复制中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DNA的合成而杀灭细菌[2]。   左氧氟沙星属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对肠道致病菌及肠杆菌属作用强。如痢疾杆菌、沙门菌、大肠杆菌等。陈绍潞[3]报道氟喹诺酮的氟原子使药物穿透组织、细胞能力增强。因此,药物组织分布广,组织药浓度常明显高于血药浓度,进入吞噬细胞的药物可被浓缩,有利于杀灭隐藏在细胞内的病原体。喹诺酮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分泌以药物原型或代谢产物形式从尿中排出,少部分可通过肝脏代谢经胆道随粪便排出,肾衰竭患者可致药物蓄积。小儿由于肾功能不健全故应用时应慎重,及时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氟喹诺酮是目前治疗伤寒的首选药[3],但因其毒副作用大而在儿童用药中存在较大争议。该药的主要毒副作用是:第一,对负重关节软骨的影响。早年给幼犬100 mg/kg口服,发现其软骨有破坏性病变,关节活动有暂时性障碍,故提出儿童忌用本药。但近年氟哌酸已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至今尚无严重反应,包括软骨受累报道[1],故认为儿童常规剂量用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