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森林经理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森林经理学设计说明书学 院林 学 院专业名称林 学班 级林学11-3班学 号110114315姓 名王 杰指导老师向 玮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六日目录一、设计地区的林业生产条件(一)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3′20″,北纬47°10′50″,即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场址。林场总面积6394ha,南北长11km,东西宽6.25km。林场距火车站—林业城镇26km,现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2、森林分布林场的森林分布,是代表着小兴安岭中心地区原始的典型分布,为红松阔叶林的中心地带。主要乔木树种有:红松、云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冷杉、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榆、枫桦、椴、山杨、白桦等。其中以红松为最多,占面积64%;云杉次之,占面积13.2%,是我国现有保存下来的较大片原始红松林基地之一。天然林的林型基本可划分11个,有:谷地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柞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云杉冷杉林、冷杉云杉林、落叶松林、杨桦林、赤杨林等。以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分布面最广,落叶松林只有残存一小片。(二)自然概况1、自然地理林场的山脉属于小兴安岭南部达里带岭的东坡,达里带岭是小兴安岭山脉南端最大的一条支脉。场内地形比较复杂,最高为岭来东山,位于林场北部,海拔707.3m。一般坡度在10°—15°之间,北坡缓而长,南坡陡而短,经常可遇到25°以上,甚至40°的陡坡。永翠河是本区主要河流,发源于达里带岭的中部,为西南岔河的支流,西南岔河流入汤旺河,汇入松花江,属于松花江水系。场内有一主要河流,为永翠河最大的支流之一,发源于林场北部的第1林场(岭来东山),贯流整个林场中心,并有小溪汇入后于林场的南北第24林班处流入永翠河。此河流让林场用水更加方便。2、地质及土壤林场地质结构是以古代的沉积岩和结晶岩、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为主。土壤有三大类:即山地灰棕色森林土(简称灰棕壤)、草甸土、沼泽土。①山地灰棕壤:该土壤分布面积最广,各种类型的原始红松林及破坏后生成的次生林下均有分布。这类土壤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透水性一般良好,表层腐殖质含量高,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含有多重植物营养元素,土壤费力高,适合于林木生长。其中山地灰棕壤又可再分为四个亚类:山地灰棕壤、山地灰化灰棕壤、山地潜育灰棕壤、山地草甸灰棕壤。具有上述土壤的特征,占地面积较其它三个亚类土壤场属这一亚类。有山地灰化灰棕壤,比较贫瘠,占地面积小,比较少见。鱼鳞云杉红松林下的土壤属于这一亚类。还有山地潜育灰棕壤,分布在地形较平缓或母质粘重的地段,受季节性冻层及排水不良的影响,在土壤的下层产生潜育过程,土壤剖面的下部可见蓝灰色的低铁化合物或大量铁锈斑。云冷杉红松林下的土壤,属于这一亚类。最后是山地草甸灰棕壤,在老采伐迹地及疏林下,由于草甸禾本科植物侵入形成,表层有以草根盘结层,不利于林木的天然更新。②草甸土:该土壤分布于林间隙地,生长着繁茂的草甸植被,土壤腐殖质层深厚,肥力高,适于开垦种植蔬菜或粮食作物。③沼泽土:发育于林区低湿地段。3、气候条件本区气候夏季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温凉多雨;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冷气压影响,严寒干燥。年平均气温0.5℃,最高在7月为19.2℃,最低在1月为-21.4℃。年平均最高气温7.5℃,最高出现在7月为24.6℃,极端最高温33.6℃,一般在小、大暑前后晴朗天;年平均最低温-6.6℃,1月份为-29.0℃,极端最低温-41.2℃,一般在小、大寒前后晴朗天。年平均温差53.6℃。年平均地表温度1.7℃。平均最高地表温度13.9℃,最高月在6月,达35.4℃,平均最低地表温度-9.6℃,最低月在1月为-31.5℃。极端最高地温54.5℃,极端最低地温-45.0℃。全年蒸发量732.4mm。夏季蒸发量要比冬季大11倍多,7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林内蒸发量比林外小79.1℃。全年降水量734.7mm,多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60%,为443.4mm。全年平均降水日数120—15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7%左右。10月中旬开始降雪,5月上旬化雪,积雪期140—150天,河谷地区积雪在20cm左右,阴坡山地为50—60cm。融雪期约一个月。河流结冰期长达六个多月,10月下旬结冰,11月中旬封冻,4月中旬开冰,5月初旬流冰消失。无霜期100—120天,晚霜在5月中旬,最晚在6月19日,早霜在9月中下旬,最早在9月12日,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危害。本区主风方向为西风和西南风,尤其冬春两季西风和西南风初旬频率最大。全年中西南风占优势。风速年平均1.3m/s(一级风左右),最大风速10.0m/s(5级风左右)。林内平均风速较林外小4倍左右。本区大多数乔木树种的生长期,从5月上旬当气温为6.7℃时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