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鲁班山井田水文地质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
一、概况
本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南靠云贵高原,北向长江倾斜。其南大雪山标高1777米。西北高县附近南广河标高320米,属侵蚀构造高中山区。见插图7-1。
区内河流属南广河水系,支流洛亥河、冷水河、热水河、镇州河、巡司河、定水河皆发源于大雪山,向北分别注入南广河。
燕山运动后,本区地壳曾多次遭受强烈剥蚀。至第三纪末期喜山运动二幕后,才奠定了地形、地貌轮廓。此后又数次发生间歇性的抬升,故明显可见三级夷平面,即大雪山夷平面(标高1777米)、尖山子夷平面(标高1352米)、大岗田夷平面(标高1029米)。见照片7-1.
第三纪以后,区内主要含水层阳新石灰岩,因受侵蚀、溶融作用形成不同标高的溶融洼地及三至四级侵蚀阶地,如洛亥坝,乐义坝、影阳坝、古楼坝、巡司黄金坝、筠连城关莲花坝等溶融洼地,是富饶的稻谷之乡。见照片7-2。
在巡司附近阳新石灰岩岩溶的横向发育,显示了构造运动的相对稳定,岩溶槽谷发展为较大的溶洼。巡司河两岸孤峰残丘遥遥相对,崖壁上溶洞层层叠叠,洞内石钟乳绰约多姿(见照片7-3),原野上石峰林状似始皇兵马甬(见照片7-4),气势万千,大鱼洞水清如镜,长流不息。凉风洞(见照片7-5)、小鱼洞汹涌翻滚,变化多端,更有温泉(见照片7-6)
宣威组下段,平均厚45米,为裂隙弱含水层。
煤组下伏含水层,宣威组下段,厚97米,属裂隙弱含水层;峨眉山组玄武岩,厚171-72米,属裂隙弱含水层,含水性不均一,在浅部风化带及断裂带含水较富;二叠系下统阳新石灰岩岩溶含水层,总厚535米,上部茅口组厚357米,下部栖霞组厚178米,岩溶发育,补排条件良好,迳流区域广阔,含水性强。具有区域性的地下水西半球。筠连矿区呈现一完整的自流水向斜(沐爱-上罗场自流水向斜,以下简称沐爱自流水向斜)。见插图7-2。
三、沐爱自流水向斜的特征
(一)基本轮廓
沐爱自流水向斜位于洛木柔背斜北翼,西侧有南北向的双河北斜与向北东延伸的筠连鼻状背斜,东侧有顺河北斜其间构成沐爱-上罗场自流水向斜。自流水向斜东南边的洛亥坝,南边的乐义坝、景阳坝,牛栏坝,西南的巡司黄金坝、古楼坝、龙怀坝等地阳新石灰岩大面积的裸露,出露标高;450-1163米,岩溶发育,落水洞多见,形成广阔的汇水补给区,迳流区内,地下水循环条件较好,水量丰富,水质较佳,是矿区供水的良好水源。以东南何脚坟与北西古楼坝北山脊为此向斜的两个地下分水岭。地下水通过向斜纵向与横向径流,向低凹地段及河谷排泄,形成六个水系和三个集中泄水区。
1.洛亥河九股水泄水区:位于沐爱自流水向斜的东部,珙县洛表镇东侧。阳新石灰岩岩溶泉九股水标高420米,呈泉群出露,流量1-10米3/秒。由麻塘坝、青山坝、洛亥河上游漏失获得补给。见照片7-7,7-8。
2.巡司泄水区:位于沐爱自流向斜的西北部筠连巡司镇,最低标高429米。由大渔洞、小渔洞、凉风洞冒水井及盐泉、温泉组成,总流量0.379-10.782米3/秒。此区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镇州东西两侧大面积阳新石灰岩的露头及乐义地区。见照片7-9、7-10、7-11、7-12。
3.筠连泄水区:位于沐爱自流水向斜的西部,标高437米。由筠连城关的玉壶井、龙洞口泉群组成,流量0.6-5米3/秒,泉水主要由筠连鼻状北斜阳新石灰岩露头区补给。
阳新石灰岩地下水水系为大渔洞水系,温泉水系,凉风洞水系,小渔洞水系,玉壶井水系,九股水水系,参阅插图7-2。
(二)阳新石灰岩地下水的迳流物征
1.阳新石灰岩岩溶发育和地下迳流的分带现象明显(插图7-3)
阳新石灰岩天台寺主迳流带钻孔涌水量一览表
第二节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一、概况
鲁班山井田位于筠连矿区北部,镇州河~巡司河河间地块的西段。最高点鲁班山,标高1143.1米,最低处南广河平寨附近标高380米,地形似一“开花的馒头”区内小溪呈放射状向道溪小河及巡司河排泄。溪流较大者为罗家沟,发源于鲁班山北坡飞仙关组二段。一般流量5~10升/秒,为季节性溪沟。
地质构造呈一宽缓的背斜(即巡司背斜),伴生有与轴向一致的次级褶曲及断裂,地层倾角一般5~25度。井田内出露地层,最新为上三迭统须家河组及少量的第四系河床堆积层,最老为下二迭统茅口组。三迭系雷口坡组、嘉陵江组,铜街子石灰岩岩溶含水层,之下飞仙关组裂隙含水层,厚500米,直接覆盖于煤组之上。飞仙关组一段为弱含水层,二段含水性弱至中等。宣威组下段,峨眉山组为裂隙弱含水层,茅口组石灰岩岩溶强含水层居于其下。
二、各含水层特征
有孔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及岩溶含水层三个类型。现由新至老分述于后:
(一)第四系孔隙含水带
多为亚砂土、亚粘土、砂砾组成。结构松散,一般厚5~8米,零星分布在溪沟、河沟、河谷两岸阶地及凹地区,透水性好,含水不丰富。调查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