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源

PAGE PAGE 10 好风光好风光恢复供货才 解析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源 ——一个基于Keynes-Wicksell非均衡模型的讨论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具有外生储蓄率的、Keynes-Wicksell型、非均衡多部门宏观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宏观经济波动的成因,发现产业结构失衡是造成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投资过热-通胀-宏观调控-通货紧缩怪圈的根源。 关键词:经济波动、Keynes-Wicksell模型、投资过热 一、介绍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即许多宏观经济变量,例如价格、产出、消费、投资和货币存量等,在时间序列上显示出围绕其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特征,这种对长期趋势的偏离还存在着持续性,各变量之间还存在着共动性。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在宏观经济上也展示出围绕其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特征。图1.1给出了1981年-2005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1996年之前我国经济展示出较大的波动;自96年之后,由于政府对反周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用日趋成熟,经济波动的幅度降低了。 (图1.1):1981-2005(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支出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的( HYPERLINK /tjsj/ndsj/yb2004-c/indexch.htm /tjsj/ndsj/yb2004-c/indexch.htm) 图1.2给出了支出法统计的1981-2005(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最终消费增长率和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从图中可以看出,GDP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比较接近,投资增长率波动相当大,且超前于GDP和消费的波动。从图1.2中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四次“过热”现象(1984~1985、1987~1988、1991~1994、2003- 2004),其中三次源于投资增长(1984~1985、1991~1994、2003-2004)。在这三次过热中,投资增长率全都超过了25%,其中1985年为30.1%,1992年和1993年分别为25.3%和27.8%,2003年为26.5%。当经济增长率下降时,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及其它相关制度刺激投资,投资快速上升;经济过热,政府开始控制投资,投资增长率下降,GDP和消费增长率随之下降,出现了投资过热-通胀-宏观调控-经济增长放慢(90年代表现为通货紧缩)的怪圈。 (图1.2):1981-2005(一季度)我国GDP增长率、最终消费增长率和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支出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的( HYPERLINK /tjsj/ndsj/yb2004-c/indexch.htm /tjsj/ndsj/yb2004-c/indexch.htm) 实线、虚线、点划线分别代表GDP增长率、最终消费增长率和资本形成总额增长率 如何分析上述宏观经济波动,现有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传统的AS-IS-LM模型或引入预期的Phillips曲线-IS-LM模型,这类模型的给出主要归功于Keynes(1936)、Hicks(1937)、Phillips(1958)和Lucas(1972, 1973)。在这类模型中,引起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主要是各种大的冲击(总需求冲击、总供给冲击、货币冲击),政府可以利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抹平经济波动。第二类是RBC(Real Business Cycle)理论,这类理论的提出主要归功于Kydland和Prescott(1982)、Long和Plosser(1983)等,在这类模型中,外生的、小的技术冲击可以通过积累,产生与真实经济类似的大的波动。通过适当的修正,这类模型也蕴涵财政和货币扰动可以对经济产生大的影响,在名义粘性假定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抹平经济波动。第三类是内生商业周期理论,即认为经济波动可能是经济模型内生产生的,即使没有各种外生扰动源,宏观经济也会展示出波动性,参见Behabib和Rebelo(1995)。第四类是政治商业周期理论,即认为经济波动是由于各执政党为了自身利益,不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导致宏观经济相应地发生波动,见Alesina(1987)等。在上述各类波动模型中,都假定了经济是均衡的,即个体在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相互作用,使得供给等于需求,并由此产生出均衡价格。 在分析我国经济的短期波动时,市场均衡假定是值得怀疑的。90年代之前,我国基本上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经济,这只需从非Walras均衡理论在当时极为流行上就可以看出; 1992年到1996年间我国投资增长迅猛,几年内生产能力增加了近两倍,同期消费的增长只有50%,于是我国突然从短缺经济变成过剩经济,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货紧缩出现。20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