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教案 绪 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 1 【教学用具】 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  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史及怎样学习化学  当堂练习:1.指出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⑴人的呼吸  ⑵打碎玻璃  ⑶铁变成“铁水” ⑷木材燃烧  ⑸水结冰  ⑹镁带燃烧  ⑺钢铁生锈  2.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⑴水的密度为1g/cm3 ⑵酒精具有挥发性  ⑶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  ⑷镁带具有可燃性   ⑸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的区别与应用。  布置作业: 化学书1. 2. 3.          第一章 空气 §1-1 空气 【教学目的】 1.介绍科学家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发现空气成分,使学生了解发现空气成分的科学家。 2.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意义。 3.初步了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用具】 水槽、钟罩、燃烧匙、红磷、酒精灯、火柴、橡皮塞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空气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每天都在空气的氛围中生活,它是既看不到踪影也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人们长期把空气看做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空气究竟是哪些物质组成的呢? 演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随着大量白烟的产生,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1/5体积。 结论:被消耗了1/5体积气体是空气中的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 一、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代表 1.制得氧气,瑞典化学家舍勒,英国化学家普得斯特里。 2.发现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十九世纪末,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空气中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 二、空气的成分及质量分数三、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止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使一些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空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