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体育心理学 全套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育心理学 全套教案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1、了解国外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2、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动态 3、 理解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4、 掌握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心理学发展简要历程 一、世界运动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艾宾浩斯(Hermann Ebinghaus, 1850-1909)对心理学的发展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评语:“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引自波林,1982,ii)。前半句话指的是心理学渊源流长,对心理学问题的探讨可追溯至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哲人,如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等;后半句话指的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不过才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标志一般认为是冯特(Wilhelm Wundt, 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而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就更显年轻。以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论,最早出现的运动心理学文献是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的特普里特(Triplett, 1897)于1897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当时,作者进行了一项实验以研究社会促进效应(effect of social facilitation)问题,观察观众在场对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作者发现,当有人在场或进行比赛时,自行车运动员的骑行成绩要比自己单独骑自行车时更快。这项经典研究,既开社会心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心理学研究之先。 1899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斯克里彻(E.W. Scripture)在《大众科学月刊》撰文,提出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人的个性特征。 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1923年,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 1893~1966)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运动心理学实验。 20-30年代,前苏联的运动心理学也处于萌芽和初创阶段。前苏联的中央体育学院即莫斯科体育学院的心理学教研组(鲍尔克担任教研组主任)和列宁格勒体育学院的心理学教研组(鲁吉克担任教研组主任)研究了训练过程技能形成的特点,体育活动对发展知觉、记忆、注意和想象的影响,以及体育对个性形成、智力发展的作用等课题。 40年代和50年代,尽管运动心理学的发展速度不是很快,但有许多运动技能学习实验室相继建立,使得研究人员在对体育活动中的运动行为进行研究时有了更为复杂和更为科学的方法。 60年代和70年代,运动心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其重要标志有二:第一,1965年,由意大利运动医学联盟倡议,在罗马召开了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此后,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运动心理学会议(表1-1)。第二,197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创刊,它沟通了世界各国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信息,推动了运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二、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早期和近代的发展 中国古代就已开始萌发了一些同体育运动活动有关的心理学思想,这些思想散见于《礼记》、《庄子》、《史记》、《吕氏春秋》、《梦溪笔谈》等著名著作中,包含着运动发展心理、运动保健心理、技能形成心理、运动竞赛心理、运动战术心理、心理训练等方面的论述,闪烁着中国运动心理学史前时期的火花,对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柴文袖,1991)。 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早在1926年就撰写了题为〈运动的迁移价值〉的论文,这是笔者所能了解到的中国现代运动心理学的最早的专论。1942年,全国武术和体育研究院的吴文忠、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 1957年,苏联运动心理学家鲁吉克(Rudik)的《心理学》被介绍到中国;1958年,苏联运动心理学家车尼克娃(Chernikowa)的《运动心理学问题》被译为中文。各体育院系逐渐开设运动心理学的课程,而这两部著作也成为该课程的主要依据。 (二)80和90年代的发展 在50和6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失误,苏联和中国的心理学被打入冷宫近20年之久,至70年代后期才重见天日。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这两个学会的首任主任委员是前北京体育学院院长马启伟教授,他对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做了奠基性的贡献。两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运动心理学开始走向迅速发展的道路。1986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作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