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
- 0
- 0
- 约1.43万字
- 2017-09-16 发布
文档工具:
-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新生儿肺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Neonatal Lung Ultrasonography)
刘敬(Liujingbj@ )
北京军区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
超声诊断肺疾病技术日益成熟
超声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肺泡内充满气体,超声波在遇到气
体时会发生全反射,因此,长期以来对肺脏疾
病的诊断被认为是超声的 “禁区”。
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这一 “禁区”已
逐渐被打破、且技术日益成熟,超声已成为一
种重要的检查和监测手段而被用于肺疾病的诊
断。
过去需要依靠胸部x-线检查才能诊断的疾病,
现在绝大多数均可使用肺脏超声作出明确诊
断,且常可获得更多的医学信息。
替代胸部CT检查: 急诊重症医学中肺疾病的
诊断。
先进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替代胸部x-ray
成为新生儿肺疾病的一线检查手段。
肺脏超声发展历史
分三个阶段
一、动物实验阶段 (1961-1980年代):
早在50年前,人们即已开始了对肺脏超声的实验
性探索,但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只有4篇文献:
美国Illinois大学Dunn和Fry研究了超声波在新鲜
离体狗肺组织中吸收和反射的情况。
二、临床探索阶段 (1981-2000年代)
1982年:美国Temple医科大学Ziskin教授在给一位外伤
患者的肺脏超声检查时,描述了彗星尾征 (comet tail),
认为是一种混响伪像 (reverberation artifact )。
1987年:美国学者Wernecke等研究了肺脏超声对气胸的
诊断价值,发现肺滑与彗星尾征消失对气胸的诊断具有决
定性价值。
1995年:法国学者Lichtenstein等发现肺点对诊断气胸的
敏感性为95.3%、特异性为91.1%,阴性预测值为100%。
三、临床应用阶段 (2001年-)
进入上世纪2000年代以后:肺脏超声在临床上获得了大
规模临床应用,在各种肺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2003年:法国学者Lichtenstein等描述了“肺搏动”的超声
影像学特点及意义;2004年又描述了“肺实变”的超声影像
学特征及意义。
2006年:波兰学者Bober等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肺脏超声
诊断RDS,发现超声下的肺实变征象对RDS的诊断价值。
2007年:意大利学者Cattarossi等报道了使用肺脏超声诊
断新生儿湿肺,发现双肺点对该病的诊断价值;2008年进
一步研究了使用超声诊断新生儿RDS。
2010年后 :
肺脏超声发展尤为迅速,已经形成了在重症监护
病房内开展床边超声的建议与指南性文件。
自此:肺脏超声开始在诊断成人和儿童肺不张、
预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评价和诊断肺水肿、
评价患者呼吸困难的原因、诊断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急性肺损伤、气胸、社区获得性肺炎
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
2012年 :肺脏超声发展的里程碑-达成肺脏超声国际共识
在国际肺脏超声联合会 (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Lung
Ultrasound ,ILC-LUS )的主持下,来自意大利、美 国、法国、德
国、奥地利、加拿大等6个国家的30余位专家 ,达成了建立在循医
学基础上的肺脏疾病超声诊断国际共识。该共识不但认为肺脏超声
可准确诊断上述疾病 ,且认为在对气胸、肺水肿、肺实变、胸腔积
液等的诊断上 ,要比传统胸部x-线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新生儿肺脏超声的发展
2006年:波兰学者Bober等 :超声诊断新生
儿RDS
2007年:意大利学者Cattarossi等: 超声诊断
新生儿TTN ;2008年:超声诊断新生儿RDS
2012年:北京八一儿童医院:超声诊断多种
肺脏疾病。
肺脏超声常用超声术语
(Terminology in Lung Ultrasound)
一、胸膜线 (Pleural Line)
胸膜-肺表面的界面所形成的回
声反射。
在超声下呈光滑、规则的线性高
- 内容提供方:nuvem
- 审核时间:2017-09-16
- 审核编号:52110200220011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