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BV核酶探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HBV核酶探究进展

抗HBV核酶探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在我国HBV感觉率达10%,而传统的抗病毒药物远期疗效均不显著,寻找新型抗HBV药物成为迫切需要。   核酶(Ribozyme)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RNA,可定点切割RNA靶分子,从而达到有效阻断基因表达的目的[1]。通过合理的设计及操作,核酶可阻断HBV的复制及表达。所以在基因治疗领域倍受重视。   1 核酶的类型及设计   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的核酶共有六种类型。即Ⅰ类内含子、RNaseP、锤头状核酶、发夹状核酶、丁型肝炎核酶和VS核酶。通过对这六类核酶组成及结构的研究,人们已经开始利用锤头状、发夹状核酶的特点,人工合成所需要的核酶。Weizsacker[2]、汤华[3]。竺来发等人[4]所设计针对HBV的核酶,均采用这种传统方式。Hselh等[5]则就HDV核酶研究对乙型肝炎病毒的阻断作用。对于核酶的合成,有两种方法。①是用DNA/RNA合成仪直接合成。②先合成核酶的双链或单链模板,然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整合并克隆至合适的表达载体,让其表达出核酶。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对这些核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有效控制HBV的感染。   2 提高核酶的稳定性   由于血清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核酸酶,体内表达核酶存在被降解的可能。因此目前大多数研究致力于提高体外合成核酶的稳定性修饰,也有关于体内表达核酶的稳定性的研究报道。在体外许多研究针对2-OH进行修饰,以增加核酶的稳定性。如Taylor设计的DNA-RNA杂合核酶,即与底物配部分用脱氧核苷酸替代。结果其体外活性提高6倍,稳定性提高2倍。Heidenreich则以2-氟替代,发现提高了稳定性但也降低了剪切活性[6]。亦有以2-甲基,2-脱氨,2-氨基,磷硫替代等修饰的报道。   核酶在细胞内提高稳定性则通过装在tRNA反密码环或在核酶末端引入茎环结构来进行。连建奇在核酶两端设计顺式核酶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7]。   3 提高抗病毒效率的方法   ①体外进化 目前用的核酶,均为人工设计,但即使合理设计的核酶,催化效率也低于天然核酶。根据RNA分子进行技术提出进行体外筛选方法,在抗HIV中已有报道,对抗HBV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②多位点核酶的联合作用,针对靶RNA分子的不同位点进行多位点破坏,进一步提高核酶的剪切率,这样既可防止HBV的变异引起变异逃避,也可减少空间构型的影响。许多设计都采用了这种思路,如Weizsacker所用三个核酶的串联作用。③与定向技术相结合,如用HBV外膜蛋白包装含有HDV核酶的弱毒株,可使其定向作用于靶器官肝脏。日本学者山田修平设计抗HCV的核酶时,使用唾液粘蛋白定向等等。④核酶与反义技术相结合。核酶与RNA诱饵(decoy)相结合,这种方法在抗HIV核酶中已有许多研究,如Homman等人的报道,抑制效率可提高4~7倍[8]。   4 目前的研究现状   抗HBV核酶的研究是核酶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竺来发等人设计针对HBcAgmRNA编码序列的核酶。在Mg++存在下,将137nt的核酸准确地水解得到97nt和40nt两个片段,可有效地剪切HBV的mRNA。王平等人针对HBV的前c/c基因设计了锤头状核酶,经体外转录后可定点切割靶RNA[9]。同时在HepG2细胞中亦可显著抑制HBeAg、HBsAg的表达。Weizsacker构建了串联的核酶,分别针对HBV2029、2044、2049位点,结果表明三个核酶同时具有剪切作用,Beck设计也针对HBV包装点的锤头状核酶,体外剪切靶RNA,用U6snRNA表达核酶与HBV共转染,也可有将效切割RN[10]。Hsieh则将丁型肝炎核酶改造,利用外膜为HBsAg的特点。可将抗HBV的核酶靶向导入肝细胞中,为乙型肝炎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Welch使用三个发夹状核酶,在Huh7细胞中与HBV共表达,使其表达下降66%,对核酶修饰后,则抑制率达83%。真核细胞表达的成功,预示对HBV基因治疗是可行的[11]。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抗 HBV核酶的体外、体内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有诸多问题问题尚待解决,如怎样选择敏感的靶位点,如何使核酶进入细胞,如何提高核酶的稳定性等。但就技术本身的发展潜力巨大。从已经进行的抗HIV核酶Ⅰ期临床实验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抗HBV核酶发展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Kruger k,Grabowski PJ,Zaug AJ,et al.Selfsplicing RNA:Autoexcision and autocy clixation of the ribosomal RNA intervening sequence of tetrahymena.Cell,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