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核气及食管型颈椎病关系
梅核气及食管型颈椎病关系
【关键词】 梅核气;食管型颈椎病;食管钡餐造影
[摘 要] 目的:研究中医梅核气与食管型颈椎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医拟诊梅核气的中老年患者78例,进行食管钡餐检查,同时摄颈椎正侧双斜片,对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8例中,食管钡餐检查显示食管后壁有弧形压迹,黏膜无异常改变的62例,占79.4%,同时其颈椎平片上出现颈椎退行性变的多种现象;无弧形压迹,黏膜无异常改变,颈椎平片未见异常病变的16例,占20.6%。结论:中老年患者食管型颈椎病是引起中医梅核气的一种重要原因。
[关键词] 梅核气;食管型颈椎病;食管钡餐造影
梅核气是传统的中医病名,是指咽喉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妨碍进食,并且临床耳鼻喉科检查无阳性发现的一种常见于中老人的多发病,为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前缘的骨赘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干的功能障碍或压迫食管,出现咽部异物感或吞咽困难,称之为食管型颈椎病[1],临床较为罕见,食管型颈椎病有咽部不适感和颈椎病症状,而中医之梅核气则表现为“咽部如有炙脔”,二者诊断时不易明确。因此本文收集临床拟诊梅核气的中老人患者78例的影像学资料,探讨梅核气与食管型颈椎病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门诊与住院拟诊梅核气的78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58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年龄62.5岁。病程2个月~5 a。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或咽部异物感,无痰、无咳、无呕吐。全部病例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效果不佳,同时耳鼻喉科检查无阳性发现。
1.2 本组全部病例进行颈椎正侧双斜位检查和食管吞钡透视及点片检查,纤维内窥镜检查58例。
2 结果
2.1 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有62例发现食管上段后壁缘可单发或多发性弧形压迹,位于C3~C4 14例次,C4~C5 22例次,C5~C6 66例次,C6~C7 44例次,食管黏膜规则,表面光滑,管壁柔软,钡剂通过顺畅,无钡剂残留。透视下观察弧形压迹的部位黏膜未见异常改变,同时颈椎正侧双斜位平片有颈椎前后缘及钩椎关节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伴有前纵韧带钙化36例,骨质增生所形成的骨赘鸟嘴样改变,部分有骨桥形成,其中发生在C3~C4 14例次,C4~C5 22例次,C5~C6 66例次,C6~C7 44例次,在同一个病例可有一处或多处见椎体骨赘形成,伴有椎间隙、椎间孔变窄38例,项韧带钙化16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46例。
2.2 39例中有16例管钡餐造影发现食管钡剂通过畅顺,未见明显压迹。咽喉部黏膜规则,管壁柔软。颈椎正侧双斜位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线征。
2.3 食管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58例,14例未见异常,44例见颈段食管后壁局部隆起,食管黏膜未见异常,无溃疡。
3 讨论
3.1 梅核气是中医病名,均以“喉间似有物阻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而定义为梅核气。中医认为梅核气是由七情气郁,痰凝气滞引起,气郁则津聚,津聚则痰生,痰气交阻[2],结于咽喉,形成“咽中有物似梅核”。女性患者高于男性,男女比为2∶5[3],因为女性易为情绪因素影响,易发生七情气郁。西医称之为咽喉异物感、咽神经官能症等。是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自觉症状”为主而命名的,但只有排除产生咽部感觉异常的器质性疾病后,方可诊断为咽部异物感。
3.2 食管型颈椎病出现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
颈椎病始于颈椎椎间盘纤维软骨变性、软骨板碎裂、髓核变性、纤维环裂、椎间盘脱出,继发椎体及各小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导致椎管及椎间孔狭小,刺激和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由此可知,颈椎椎体在不同位置的骨质增生所形成的累赘,刺激压迫周围不同的组织引起临床症状各异。颈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和前纵韧带钙化形成拱桥状或鸟嘴状突起直接压迫食管后壁,或刺激食管使其管腔变窄,出现吞咽困难。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形成的骨赘可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致使食管局限性狭窄引起吞咽困难。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形成骨赘过长,刺激食管周围软组织引起食管周围炎,可导致吞咽困难。骨质增生部位对引起食管吞咽困难是非常重要的,如骨质增生所形成的骨赘位于C6~C7前缘时,该部位相当于食管开口处,环形软骨也位于此平面,极小增生的骨赘就能妨碍食管的正常生理活动,导致吞咽困难。颈椎体前缘骨赘形成方向与咽食管解剖走行、颈椎伸屈活动有一定相关性。继发颈部前纵韧带急性损伤:颈椎在急性伸位时,引起前纵韧带急性撕裂,髓核突出到椎体前方,并在此处形成混和性血肿髓核突出物,经机化、钙化,最后形成骨赘压迫食管,其他颈椎病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可能与精神因素、食管的活动度与局部反应程度有一定关系。食管型颈椎病由于颈椎退行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