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流行性乙型脑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研制及应用前景探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研制及应用前景探析
【关键词】 脑炎,日本;免疫球蛋白类
【摘要】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年发病率为1.8~2.5/万,病死率20%~50%,致残率45%,农村地区乙脑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本文就该病临床上特效治疗药物乙型脑炎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制及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 脑炎,日本;免疫球蛋白类
【Abstract】 Lately epidemiological study showed that the annual incidence of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in China was 1.8~2.5per ten thousand,mortality and rate of disability was 20%~50%,45% respectively.The rate of vaccinated by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vaccine was low in the rural areas.This article gives a discuss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 use of human encephalitis B immunoglobulin which is specially valid medicine for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Key words】 encephalitis,Japanese;immunoglobulins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疫苗的应用使其发病率有了大幅的下降,近年来该病病死率是仅次于结核排序居第二位的乙类传染病。本文就乙脑流行病学及该病临床上特效治疗药物乙型脑炎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制与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1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病毒(encephalitis B virus)1953年从日本患者脑组织中首次分离获得,在国际上亦称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该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患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1],病后可后遗意识障碍、痴呆、失语、瘫痪、癫痫等神经精神残疾,发生率45%[2]。
1.1 病原学 乙脑病毒为RNA属,呈球型,直径40~50nm,具衣壳、膜、外膜结构蛋白。该病毒对温度、乙醚和酸均很敏感。病毒可在乳鼠脑内增殖或地鼠肾等多种动物细胞中传代、引起明显的病变[3]。比较不同时间、地区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的分子差异,均属基因Ⅲ型,虽存在羧苷酸碱基替换,但不引起氨基酸的差异,其抗原性稳定[4]。
1.2 流行病学 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猪-蚊-人的模式互相传播。乙脑患者与隐性感染者之比约为1∶2000,呈高度散发性[1]。乙脑流行的区域与季节、蚊虫的分布与活动相一致,流行强度与感染仔猪的数量密切相关[5]。患者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母亲传递的抗体对婴儿有保护作用。由于近年来儿童疫苗接种与居住环境的改变,乙脑发病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成人发病率相对增加。我国地跨寒、温、热三带,乙脑发病率因自然疫源地区域而异。大连市1951~2002年平均发病率3.49/10万,病死率18.03%[5];湖北1961~2000年平均发病率7.31/10万,病死率12.39%[6];西双版纳和思茅地区1976~2000年平均发病率1.93/10万,病死率15.6%[7];安徽涡阳县1987~1991年平均发病率12.16/10万[8];重庆2003年发病率0.75/10万,病死率8.09%[9];广西2004年发病率2.7/10万,病死率15.0%[10];黔东南州2004年发病率3.38/10万,病死率6.12%[11]。WHO专家估计我国乙脑确切的年发病率为1.8~2.5/万[2]。乙脑不同年度波动的低、高发病率与人群通过疫苗与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水平有关,人群隐性感染率78%时,乙脑发病率2.6/10万,感染率10%时,乙脑发病率38.3/10万[2]。
1.3 乙脑疫苗 我国在1968、1989年开始应用乙脑灭活、减毒活疫苗。在活疫苗接种率92.04%时,乙脑发病率由12.16/10万降至2.53/10万,有5%病例发生在疫苗接种人群但均未死亡[8];观察到分别有85%、92.34%、93.4%乙脑病例无疫苗接种史[9~11],说明了疫苗对降低发病及死亡率有显著作用。疫苗接种率达87%以上才能使发病率明显下降[11]。通过重庆农村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