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赤峰学院汉文系中国古代文学
精品课程申报材料目录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2-13页)
二、电子教案 (14-116)
三、课件
四、思考题 (117-122)
五、参考书目 (123-126)
六、讲课录像(3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
教学目的
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概况和一般规律,熟悉各时期文学的主要特点和重要的作家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民族文化素养,为将来从事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
1、通过教与学的结合,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阅读文言作品,提高分析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能力。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3、本课程历史跨度大,将分别学习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文学史。
课程教学改革
1、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
2、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材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安排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秦文学的形态
文史哲不分;作者与时代难以确定;成熟文学作品的出现。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楚地文化与楚辞。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与分类
神话的定义 神话的产生 神话的意义 神话的分类。
第二节 神话的民族精神与思维特征
深重的忧患意识 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勇敢的反抗精神 物我交融的思维特征 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 浓烈的情感体验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与流传
《诗经》的产生时间与区域 《诗经》的编纂 三家诗 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分类
“六义说” 风、雅、颂
第三节 《诗经》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特色
赋、比、兴 句式和章法 颂的不同语言风格。
第三章 《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产生
“楚辞”的基本含义 多种文化的交融 楚地文化风俗 “楚辞”产生与文学自身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屈原与楚辞其他作家
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辨析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第三节 《诗经》、《楚辞》的影响
对后世文人精神的影响 两种艺术风格的影响 比兴与象征手法的影响
第四章 先秦叙事散文(历史散文)
第一节 散文的萌芽与形成
甲骨卜辞 铜器铭文 从《尚书》到《春秋》——散文的形成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与记言
以记事为纲 结构特点 叙事特点 人物形象 记言特点。
第三节 《国语》与《战国策》
记言中叙事 《国语》的特点 《战国策》的特点
第四节 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
史传文学的源头 叙事散文的楷模小说的雏形。
第五章 先秦哲理散文(诸子散文)
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士的产生;诸侯养士之风的盛行 社会的急剧变革与百家争鸣
第二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分类
按照学派分,主要有儒、道、墨、法等 按照散文体制分,主要有语录体、韵文、对话体、寓言体、专题论文。
第三节 先秦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 对话体和寓言体 专题论文
第四节 先秦哲理散文的影响
说理文的体制 说理的方式 语言的范式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
一、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的形成
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产生 封建帝国专制政治文化的成熟。
二、秦汉文学概述
秦代文坛的荒凉 汉代文学的繁荣。
第一章 秦汉说理散文
第一节 汉代散文概述
汉代散文的繁荣 汉代散文的分类
第二节 汉代政论(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汉初 西汉中叶至东汉初年 东汉中叶以后。
第二章 汉赋
第一节 汉赋的产生与发展
赋的表现手法与汉赋 赋的渊源 汉赋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
形成期 成熟期 衰微期
第三节 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的形成 抒情小赋的特点
第三章 两汉诗歌
第一节 汉诗概况
楚歌 汉乐府与乐府诗 汉代文人诗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第
文档评论(0)